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与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也被称作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这是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之一,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原因不明,因素比较多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生病变的地方主要在整个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腹泻、粘液脓血便与里急后重等,有的患者其肠外表现有关节,眼睛,皮肤的损伤;古代的《内经》里早已经有近似UC的记载,被称作“肠辟”。后代行医者也多是从“痢疾”“泻泄” “肠风”“便血”或“赃毒”来进行医治。致使发病与饮食不节、脾胃湿热、情志所伤等有关。目前血瘀在UC发病中的重要性倍受关注。在其发病过程中,一旦某一凝血环节被激活,既可以快速的方式参与肠黏膜炎症及其并发症的形成,也构成UC的发病机制之一。发病的年龄段主要在20~50岁之间,但无显著的性别差异。1发病率
全世界范围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波动在万分之0.05到3.0左右,发病率和患病率与国家经济状况与地域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低,在美国和欧州发病率最高。
2病因与发病机理
2.1中医学研究
本病属中医学“腹痛”“泄泻”“下痢”“久痢”“休息痢”等范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