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心理医生》 > 2014年第7期
编号:12809896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屈光不正机制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陈琳 王旭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8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290-02

    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也称角膜屈光治疗[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 (CRT)] ,是一种利用特殊的反几何型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来对角膜形状进行重新塑形而达到暂时性的降低和消除屈光不正的方法[1]。角膜塑形术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数年来也一直是临床眼科接触镜学研究的热点。目前,有两种理论解释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屈光不正患者的效果,一是认为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屈光力的机制主要是在于影响了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这种形态改变包括了角膜曲率的改变和与角膜厚度紧密相关的角膜矢高的改变 [2-3]。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角膜塑形镜治疗屈光不正患者近视的机制在于角膜整体的弯曲,这样的弯曲作用也即是角膜前后表面对角膜塑形镜所施外力共同调制作用的结果,这样共同的调整作用说明了角膜塑形镜不仅影响了角膜前表面形态,也使角膜后表面形状产生了改变,角膜前后表面的改变共同促使了角膜屈光力的变化。本文将从角膜上皮层,角膜基质层,和角膜内皮层这三个基本结构层次及眼轴长度对眼球应对角膜塑形术所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及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屈光不正的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1.角膜上皮层

    角膜上皮层变化所面对的问题是:角膜上皮层的哪个部位发生了改变,及是什么因素引起了该变化?Swarbrick 等[3]在1998年研究了6个近视患者(11只眼)角膜中央区域和周边区域上皮的厚度,该6名实验患者配戴了为期一月的日戴型反几何型角膜塑形镜。在研究期间,实验者平均近视屈光度减少了1.71 ± 0.59D。研究数据显示,角膜上皮厚度在中央区域平均变薄了8μmm,而且该角膜上皮的变薄只是在第28天时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