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心理医生》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2804372
浅谈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老年人对养老要求的与日俱增,“养老”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及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老年群体需求的养老模式。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合理应用养老资源及医疗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年化;养老需求;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R3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1-0063-01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到2025年,老年人口数将超过3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1],80岁以上老年人从2011年的2200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300万人,平均增长在100万人[2],空巢老人2012年达到1亿[1]。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过多的双重压力[3],而且相对于其他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4]。所以,何种养老方式适合我国国情?何种养老模式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本文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养老模式,据调查,85%-90%的老人都希望采取这种养老模式,优点是和子女同住可以增进感情,而且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有利于保持心情舒畅,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空巢老人不断增加,给老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在出现意外或身体不适时不能及时发现、就医,这倒反而使老年人的孤独感更加强烈,而且家庭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社区养老,老人在社区中即可获得各种服务如个人照顾、护理、打扫、洗衣、送餐、社交活动等,避免过早或不适当的住院或入住养老机构,减轻了医疗或养老机构的负担。社会机构养老,在老人的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存在一些需要治疗的疾病或需要一定的护理时,此时的家庭养老及社区养老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就必须入住医疗机构或社会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在居住环境和生活护理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也减轻了子女和照顾者的负担,但对于老人而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会使老人缺乏安全感,同时还必须适应养老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老人感到生活受限[5]。所以,老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入住养老机构。三种养老模式各有优缺点,分别适合不同需求的老人,但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专业的评估及管理机构,使得有不同需求的老人没有相对的分类,存在各种养老模式复杂的交融在一起,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使得一些资源过度的浪费,使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得不到满足。

    尽管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我国的各种养老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缺陷,如何充分利用目前所有的医疗和养老资源,让每一位老人都得到最好的照顾,这是值得我们深入考虑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首先,我们应该确定并完善专业的评估机构,采用国际间认可的评估工具,对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进行健康和能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照顾或护理的级别等,再确定其适合的养老方式以及需要入住哪种类别的养老机构。

    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或子女有条件在旁照顾的老人首先选择居家养老,但家庭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安装必须的安全装置,方便老人生活,防止老人出现跌倒、自伤等意外的发生,另外,在意外发生后老人必须有触手可及的求助途径,如随身携带简便的求助手表,安装与子女手机相连的监控装置等。

    对于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有轻度缺陷但未达到需要特别护理的老人,可以在家中或社区内得到政府资助的服务,如个人照顾、简单护理、家居清洁、护送就医、日间到户看护、购物送递服务、膳食、洗衣服务、康复治疗等。鼓励健康、有能力照顾自己或有条件在家被照顾的老人继续留在家中或社区中安享晚年,强调以社区为本和社区照护的理念,能适当控制养老院发展的总量,也可以将养老院的床位调配给真正需要的老人。

    对于一些由于个人健康或其他特殊原因,经专业机构评定后认定不适合在家中或社区中养老的老人,根据其所需的护理等级可以进入相应等级的养老机构。如日间照护中心、护理院、养老院等。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的的老人,可以选择高端的养老机构。

    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主要以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和基础的护理为主,医疗服务项目很少,使得需要求医的老人反复辗转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增加了家庭和老人的负担,另外,由于养老机构的医疗条件缺乏,一些身患疾病又不适合长期住在综合性医院的老人也遭到养老机构的拒绝,导致了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了结构性缺陷,所以“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成为以后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在充足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上,贯彻持续照顾的理念,在内部设置生活照料区、慢病治疗区、康复护养区和临终关怀区,通过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分别收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程度不同的老人,从而实现服务体系的内部整合。目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如资金投入不足,各养老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政府应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专业优势,转型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或在较大规模的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机构,并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于整体的资金扶持及政策支持,将会加快“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从而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我国养老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居家养老这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占据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社区养老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将依托社会资源对加快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系统作用在未来将会逐步加强。在当前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应积极倡导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养老需求,同时更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以充分发挥各种养老模式的优势和特长,最大限度的确保每个老人都能够幸福的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稿[EB/OL].

    [2] 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平台发布[EB/OL].

    [3] 胡秀英.老年护理手册[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29.

    [4] 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优化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9,32(9):56-58.

    [5] 刘墨非.疏解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之困[J].北京观察,2011(6):20-21., 百拇医药(朱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