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血府逐瘀汤
编号:1280174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103例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1期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服用4个疗程后,显效68例,占66%,有效27例,占26.2%,无效8例,占7.8%,总有效率为92.2%。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气滞血瘀;痛经;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45-01

    痛经是指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烈晕厥,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未产妇女,往往属功能性的,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已婚已产妇女,往往属器质性病变。痛经多发生于经行第一二天或经前数日,亦有发生于月经将净或经净之后。痛经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尤其多发于青壮年妇女。临床引起痛经的病因很多,本课题所讨论的仅以气滞血瘀型痛经为主。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3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最大为45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约为36岁,平均病程约为1年,病程最长为3年,最短为2个月。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痛经的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在经行期间小腹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甚至疼痛难忍,拒按。2.伴有恶心,乏力,甚至个别患者高热,寒战,面色苍白等症状。3.个别患者均有多年的病史,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不稳等,经过测量血压,检查腹部B超,血常规,胸部X线片等可以排除其他腹痛疾病。

    2 治疗方法

    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桃仁12g 红花10g 生地黄20g 川芎10g 赤芍10g 牛膝15g 桔梗10g 当归15g 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 。加减:若气滞较重腹部胀痛严重加川楝子10g香附10g,郁金10g以增强行气之功,血瘀较重者加丹参10g,三棱8g,水蛭10g,地龙10g以增强活血祛瘀之功,瘀而兼寒,小腹冷痛者,酌加艾叶6g桂枝8g吴茱萸10g以温经散寒止痛,气郁化火,症见经色深红有块,舌红苔黄,脉象数者,酌加栀子8g黄柏10g连翘10g以清热降火。水煎服取400ml分两次饭后服。治疗期间避免辛凉食物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暖,进食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严禁性生活。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1]比较。显效: 治疗7-28天后,经行腹痛症状缓解,恶心,乏力,高热,寒战,面色苍白等症状消失;有效: 经行腹痛症状减轻,恶心,乏力,面色苍白症状好转;无效: 经行腹痛,恶心,乏力,面色苍白,寒战症状加重,而且疼痛时间常,压痛严重。无效的送往市级医院接受专科治疗。

    3.2 治疗结果

    4 显效68例,占66%,有效27例,占26.2%,无效8例,占7.8%,总有效率为92.2%。

    5 典型病例

    王某,女,36岁,农民,2012年5月26日就诊,患者自诉平素经常习惯性小腹疼痛,月经不规律,或前或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剧烈,脾气暴躁,经常易怒,疼痛时在家经常性服用药物治疗,2012年5月26日,月经来潮,小腹胀痛严重,腹痛拒按,月经量少,色紫黯,夹杂有血块,血块下疼痛减轻,胸胁胀痛,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象弦或沉涩有力。查血压为130/80mmHg,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提示:附件炎。症候分析:由于患者平素经常性习惯性小腹疼痛,脾气暴躁,经常易怒,导致气滞血瘀,冲任气血受阻,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绝按,经行不畅通,瘀血内停,则经色紫黯,夹杂有血块,血块排出,瘀阻暂通,故血块下疼痛减轻,气滞肝失调达,则胸胁胀痛,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象弦或沉涩有力,均为气滞血瘀之象。证型为气滞血瘀型。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g 红花10g 生地黄20g 川芎10g 赤芍10g 牛膝15g 桔梗10g 当归15g 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川楝子10g香附10g,郁金10g丹参10g,三棱8g,艾叶6g吴茱萸10g栀子8g黄柏10g水煎服取400ml分两次饭后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缓解,后2个疗程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配方,4个疗程后痛经症状基本已无,全身症状缓解 ,随访至今未复发。

    6 讨论

    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引起本病的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方面,实者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虚者胞脉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妇女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冲任,胞宫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即冲任,胞宫气血经期“满盈”,经期“溢泻”,经后相对“空虚”此种特殊生理变化易受体质因素(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致病因素(寒,热,湿邪等)的干扰,影响气血运行和濡养而发生痛经,临床上多为气滞血瘀型痛经最常见,患者素性抑郁,或性格暴躁多怒,气机不利,气滞而致血瘀。经行之际,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通,不通则痛,发为痛经,《丹溪心法》说:“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妇人经来腹痛,由于瘀血客于胞络,冲任,发为经行腹痛”本方主治气滞血瘀型痛经之证,由于瘀血阻滞,阻碍气机,故经行腹痛日久,肝郁不舒,故急躁易怒,瘀血化热而致痛经,全方是以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合方,再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解郁,加苦辛温之桔梗开胸隔之气,并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疼痛部位,加苦酸平入肝肾二经之牛膝,引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血更易于运行,诸药配伍,活血兼可行气止痛,气血同调,祛瘀兼能生新,活血而不伤正,不仅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诸证,并可作为通治气滞血瘀之方,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而加减中,川楝子,香附,郁金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丹参,三棱,水蛭,地龙以增强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艾叶,桂枝,吴茱萸以温经散寒止痛,调经止痛,栀子,黄柏,连翘以清热降火,疏肝解郁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为治疗痛经之药方。本方结果表明,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起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安邦,万德光. 中医妇科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8:85-88., http://www.100md.com(郑莉)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血府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