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各4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传统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放手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够很好的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但相比较而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08-01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人由于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不断退化,骨质比较疏松,在日常的活动中很容易发生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又分为很多种。本研究中,我院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两组,每组各40例。传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2.3±7.1)岁;微刨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3±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全麻之后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并根据损伤程度进行椎板减压,最后采用椎弓根钉棒进行系统固定。微创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局部麻醉之后,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定位,插入导丝,钻入精细钻,插入球囊扩张器进行扩张,复位椎体。复位完成后将骨水泥从两侧注入椎体,待骨水泥凝固之后,移除工作通道,做好消毒处理,结束手术。
1.3评价标准
(1)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椎体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2)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以及脊柱功能均恢复正常;有效: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有所改善,脊柱功能所有恢复;无效:椎体各项指标没有任何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若两组之间数据资料P<0.05,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和传统组相比较,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传统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传统组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血肿、1例出现脑脊液漏,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是由很多的脊椎组成,当脊柱相应部位椎体前半部分受到上下位椎体、椎间盘挤压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
临床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的服用药物、长期的卧床,这就很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治疗能够快速的恢复骨折部位,消除功能障碍,但由于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传统的开放手术能够精细的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生理复位,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且术后切口愈合慢,会引发其他例如感染等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微刨手术,不仅能够对骨折部位进行生理复位,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椎体的功能,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传统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好的l临床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百拇医药(叶赣闽)
关键词:传统开放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08-01
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人由于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不断退化,骨质比较疏松,在日常的活动中很容易发生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又分为很多种。本研究中,我院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两组,每组各40例。传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2.3±7.1)岁;微刨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3±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全麻之后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并根据损伤程度进行椎板减压,最后采用椎弓根钉棒进行系统固定。微创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局部麻醉之后,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定位,插入导丝,钻入精细钻,插入球囊扩张器进行扩张,复位椎体。复位完成后将骨水泥从两侧注入椎体,待骨水泥凝固之后,移除工作通道,做好消毒处理,结束手术。
1.3评价标准
(1)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椎体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2)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以及脊柱功能均恢复正常;有效: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有所改善,脊柱功能所有恢复;无效:椎体各项指标没有任何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若两组之间数据资料P<0.05,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微创组手术各项指标和传统组相比较,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传统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传统组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血肿、1例出现脑脊液漏,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是由很多的脊椎组成,当脊柱相应部位椎体前半部分受到上下位椎体、椎间盘挤压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
临床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的服用药物、长期的卧床,这就很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治疗能够快速的恢复骨折部位,消除功能障碍,但由于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传统的开放手术能够精细的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生理复位,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且术后切口愈合慢,会引发其他例如感染等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微刨手术,不仅能够对骨折部位进行生理复位,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椎体的功能,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微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传统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好的l临床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百拇医药(叶赣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