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心理医生》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794068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的问题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第5期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本文对394例患儿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09-02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医护人员特别是患儿家长的欢迎。然而由于小儿天生好动、自制力差等原因,造成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意外拔掉等现象增加。在临床工作中,我院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应用的对象年龄在1天~12岁,总计394例;其中男188例,女206例。置管时间为1天7例,占1.8%;3~5天201例,占51%;5~7天161例,占40%;7~10天25例,占6.3%。穿刺失败15例,占3.8%;套管针阻塞29例,占7.4%;套管针脱落38例,占9.6%;局部渗漏肿胀14例,占3.6%。并发静脉炎30例,占7.6%;成功275例,占69.8%,其中一次成功271例,占68.8%。

    1.2 材料 用贝朗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和肝素帽、美国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贴。

    1.3 穿刺方法 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大年龄组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首选颞浅静脉。如在头皮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备皮范围6cm×8cm,备皮后用碘伏消毒皮肤2遍,右手持留置针于血管正上方以15°~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0.1cm,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退出针芯后用3M胶贴固定留置针。一般留管时间3~5天,输液通畅,局部无红肿者,可延长至7天。

    2 问题分析

    2.1 穿刺失败 本组15例,主要包括4种情况:(1)血管选择不当,有3例,其中1例为选择血管弯曲不直,加上送套管时动作过猛,捅破血管;2例所选血管太细,导致套管送入困难。(2)见回血后针柄固定不当,致使针尖退出血管,此类情况有3例。(3)针尖进入血管后立即见大量回血,随即停针,此时外套管尚在血管外,此时退出钢针送外套管,导致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此类情况有6例。(4)有3例是由于穿刺前未松动外套管,致使钢针退出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2.2 套管针脱落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3M胶贴固定。本组38例,其中8例是由于肝素帽固定不牢,患儿在睡眠中翻身时被被褥撕脱;22例是患儿在烦躁哭闹中由于看护不当,患儿自行抓脱;另有8例是患儿头部大量分泌油脂汗液,使附贴失去粘性,导致套管针脱出。

    2.3 套管针阻塞 本组9例,护士在使用四代留置针穿刺时因血管过细或过滑,没有把握,退针送管时送一段,看一看再送,而造成送管时间过长,加之该患儿血液为高凝状态,最终导致穿刺成功后发现套管针已被回血阻塞。14例是对较小婴儿封管时因担心推入过多肝素针管液对患儿不利而致针封管液注入量不足,造成回血阻塞套管;另有6例是由于封管技术不当造成套管阻塞。

    2.4 局部渗漏肿胀 本组患儿14例,均为留置针使用3~5天后出现局部渗漏、肿胀均不明显,且回血较好,但患儿多诉局部疼痛,部分伴有输液速度减慢。分析认为可能与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某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

    2.5 并发静脉炎 本组患儿沿静脉方向出现发红、疼痛、肿胀、发热,其发生与药物刺激,导管的机械刺激、无菌操作不当、反复穿刺的影响、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原因有关。

    3 处理方法及对策

    3.1选择头部血管时的护理措施 要将穿刺部位头发剃出足够面积,约6×8cm,以利于透明胶贴的粘附。穿刺成功后,除了用透明胶贴粘贴外,还可用长胶布环绕头部1周,从而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

    3.2防止意外拔管的措施 为了防止患儿自行将头部留置针拔掉,将脑外科患者用的弹力网帽,套在患儿头部,有效防止了意外拔管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应用弹力网帽后,可造成肝素帽下皮肤因受压而发红。在肝素帽下垫棉签后,再妥善固定,既能使留置针固定牢固,又可防止皮肤压伤。

    3.3手背、内踝等处的留置针的护理措施 此处留置针往往由于小儿自制力差,四肢活动频繁,易造成脱管、静脉炎等,采用自制的托板将留置针附近的关节妥善固定,以限制关节的过度活动,从而避免了脱管、静脉炎的发生。

    3.4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起初难度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在操作前护士心理应保持镇定,合理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颞浅静脉等。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对于粗大充盈的血管,在见回血后应顺血管再进入少许,然后再送入套管。三代直型留置针在我院已不用了。第四代Intima-Ⅱ型留置针操作时,见回血后则应用食指和中指固定针蕊,用拇指直接将外套管轻轻推入血管。送入外套管时动作应缓慢轻柔,以免穿破血管。

    3.5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合理固定 3M胶贴应均 匀粘贴在针翼两侧,肝素帽部位应加强看护,避免撕脱;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尤其是在蓝光箱中未穿衣服的新生儿,可用纱布将手包裹成拳头并略加固定,使其不会在哭闹中抓落留置针;对于油汗较多的小儿,除了多加长胶布固定外,必要时可用小绷带沿留置针环行包裹头部,以免脱落。

    3.6护士对每一位患儿的病情都应该了解,对于因病情导致静脉血粘稠度浓缩,处于高凝状态的患儿应尽量选择表浅粗直的血管,如患儿血管实在太差,我们尽量不用留置针。对于3岁以下的小儿一般采用稀释肝素5~10U/ml或生理盐水3~5ml封管,一方面不影响患儿的凝血机制,一方面可注入较多量的封管液以保证封管成功。, 百拇医药(张学巧)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