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2)
3.4嗜多色性红细胞 它是刚脱核的红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胞体较大。可被染成灰蓝色、灰红色、淡灰色等。多染色性物质是一种核糖体(RNA),正常人外周血中此种细胞1%左右,会随细胞逐渐成熟而消失。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减少。
4 结构异常
4.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存在嗜碱性黑蓝色颗粒(RNA)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均。此系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亚铁结合受阻之故,其中以铅的作用最为明显,所以铅中毒时,此种细胞明显增加。在其他各类贫血中,亦可见到点彩红细胞,此类细胞增多表示骨髓增生旺盛或有紊乱现象。
4.2豪-乔小体 红细胞内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数量不等。有人认为它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染色体,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核碎裂或溶解后所剩之核残余物。这种小体可出现于脾切除术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恶性贫血等[2]。特别是巨幼红细胞贫血时,豪一乔小体更易见到。
4.3卡波环(Cabot环) 在嗜多色性红细胞或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的细环状物质,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的核膜,出现此环表示核分裂异常,也有人认为是纺锤体的残余物质或是变性蛋白或脂蛋白,常与豪一乔小体同时存在。可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
4.4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人血片中不出现。最常见于引起骨髓增生旺盛的各种溶血性贫血,或造血系统恶性疾患(如各种白血病)以及其他部位的癌肿骨髓转移。
3 讨论
各种贫血时,不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且红细胞形态和着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各种原因可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红细胞发生形态学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故红细胞形态检查常作为追踪贫血线索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其与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可以推断贫血的性质,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海清.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 4384-4385.
[2] 李津婴,许燕群.红细胞形态学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03) 214-217., http://www.100md.com(呼竞)
4 结构异常
4.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质内存在嗜碱性黑蓝色颗粒(RNA)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均。此系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亚铁结合受阻之故,其中以铅的作用最为明显,所以铅中毒时,此种细胞明显增加。在其他各类贫血中,亦可见到点彩红细胞,此类细胞增多表示骨髓增生旺盛或有紊乱现象。
4.2豪-乔小体 红细胞内含有紫红色圆形小体,大小、数量不等。有人认为它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染色体,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核碎裂或溶解后所剩之核残余物。这种小体可出现于脾切除术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恶性贫血等[2]。特别是巨幼红细胞贫血时,豪一乔小体更易见到。
4.3卡波环(Cabot环) 在嗜多色性红细胞或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的细环状物质,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的核膜,出现此环表示核分裂异常,也有人认为是纺锤体的残余物质或是变性蛋白或脂蛋白,常与豪一乔小体同时存在。可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
4.4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人血片中不出现。最常见于引起骨髓增生旺盛的各种溶血性贫血,或造血系统恶性疾患(如各种白血病)以及其他部位的癌肿骨髓转移。
3 讨论
各种贫血时,不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且红细胞形态和着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各种原因可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些类型贫血的红细胞发生形态学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故红细胞形态检查常作为追踪贫血线索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其与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可以推断贫血的性质,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海清.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J] ;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 4384-4385.
[2] 李津婴,许燕群.红细胞形态学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意义[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03) 214-217., http://www.100md.com(呼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