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进展
表面活性,皮质激素,肺泡,1产前预防,1糖皮质激素,2氨溴索,3其他药物,2产后预防及治疗,1一般情况监测,2肺表面活性物质(PS),3氨溴索,4吸入一氧化氮(INO),5液体通气(LV),6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7高
文/覃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常见的肺部疾病,以肺不张及肺泡表面形成伊红透明膜为特征,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发绀、呻吟等为主要症状,随着肺泡萎陷的加重而引起患儿死亡[1]。NRDS多见于早产儿,相关数据表明,胎龄<28周的早产儿患病率可高达80%,28-34周早产儿患病率约为30%,胎龄>34周早产儿患病率约为5%,成为世界范围内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目前NRDS的防治措施主要从产前及产后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1 产前预防
1.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最早应用于NRDS的临床研究是在1969年,该药进入人体后可与相关受体结合,产生多种相关性蛋白,增强磷脂酰胆碱苷酰转移酶(CTP)的活性,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生成,改善症状。目前,糖皮质激素的产前预防用药方案包括倍他米松、地塞米松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羊膜腔注入,药物作用时间长,可有效促进胎儿肺成熟,同时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但在晚期早产儿中(34+0-36周+6)可增加其产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故临床上多根据胎龄并结合具体情况慎重选择用药方案[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