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抗抑郁,1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1肠脑神经系统与功能性胃肠病,2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功能性胃肠病,3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4生理过程异常与功能性胃肠病,2功能性胃肠病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低剂量抗抑郁药物,3改善肠道菌群
文/罗致功能性胃肠病以反复或慢性发作的便秘、腹泻、腹痛、腹胀、非心源性胸痛为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由肠脑神经系统调控,与患者心理、生理关系密切。既往临床主要通过改善患者腹痛或改变排便习惯干预疾病的发展,此类方法缺乏特异性,临床工作的困难较大,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将近年来有关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医学研究综述如下。
1 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
1.1 肠脑神经系统与功能性胃肠病
肠脑神经系统作为结构复杂的神经网络,主要由肠胶质细胞和肠神经元组成,具有调控胃肠功能的作用。肠脑神经系统的支持作用较广,能够影响神经退变性疾病、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调节肠道微生态、消化系统屏障功能与结构、肠道运动[1]。肠脑神经系统在控制肠道功能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发挥作用。肠脑神经系统的作用还包括:能够影响肠道的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使肠道菌群保持平衡;控制营养物质进入肠道;对局部血液流量、内皮细胞的体液交换、胃酸分泌进行调节;决定胃肠道的运动方式。
1.2 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功能性胃肠病
肠道菌群在机体内的总数>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其主要由放线菌、拟杆菌、梭杆菌、变形菌、厚壁菌组成,具有促进机体吸收营养物质、平衡肠道微生态、调节肠道动力、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肠道菌群-肠-脑轴对机体的作用还包括: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连接消化道与大脑间肠脑神经系统;影响血脑屏障及肠壁的通透性[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