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保健文汇》 > 2022年第4期
编号:540407
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治疗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10日 保健文汇 2022年第4期
艾灸,针刺,1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发病机理的认识,2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发病机理的认识,3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4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5围绝经期失眠针灸治疗现状,6讨论
     文/张益辉,陈爱佳,顾勤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后1年,临床上大部分女性在45~55岁的时候处于围绝经期,经历时间长短不等,一般1~10年。在这个阶段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临床上会出现如潮热盗汗、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的特征性改变。围绝经期失眠是大多数妇女所经历的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之一,据临床研究国内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率为30%~60%。轻者可出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严重者甚至出现彻夜难眠、潮热烦躁、自汗盗汗、精神焦虑等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寻找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目的,笔者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比较寻找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法。

    1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发病机理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女性雌孕激素水平降低、内分泌水平变化、情绪波动、应激等诸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归结为绝经期妇女雌激素的降低,生殖轴在衰退过程中出现的调节功能失常。女性在45岁以后,随着身体机能渐渐衰老、卵巢功能的退化,导致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分泌水平逐渐下降甚至停止。雌激素受体存在于前脑、下丘脑、海马边缘系统,雌激素在这些区域可以直接影响涉及睡眠调节的某些神经递质,当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时,会影响睡眠的质量。

    2 中医对围绝经期失眠发病机理的认识

    中医学把围绝经期失眠归为“不寐、目不瞑”的范围,《难经》“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湿,故昼日不能精,故老人不得寐也”是最早记载于文献中的关于失眠的论述,故机体气血衰弱,营卫不和可导致失眠。《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人体阳气的出表入里运动,机体阴阳消长盛衰调节着机体随昼夜而产生协调性变化,主导着人体进行睡眠和觉醒,故阴阳失调可导致失眠。“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肝肾亏虚,精血虚衰,致人体生理机能下降,导使心、肝、肾受损而脏腑失调。肾水不足,阴不制阳,心火上炎,情绪急躁易怒,故夜间不易平稳入睡。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郁结,扰乱睡眠。肾精渐哀、精血亏耗造成先天之精不足,脏腑失调可导致失眠,因此围绝经期中失眠十分常见。

    3 西医对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

    目前此病治疗多以西医为主,西医治疗主要分以下几种:(1)雌激素是围绝经期失眠的主要治疗药物,杨粉凤在临床用戊酸雌二醇1mg口服一日一次,一个疗程连服28d,连续治疗6个疗程为观察标准。治疗结果对围绝经期失眠有效率高达9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