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任课教师,管理制度,中外合作办学教材管理现状分析,(一)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监管制度不健全,(二)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选用和审核制度不完善,(三)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管理流程不规范,完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
徐颖婕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教育综合事务评估所 200031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中外合作办学从上世纪80 年代起步,已经走过了近40 年,随着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接受中外双方教育。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引进外方资源不够优质、中外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平等、合作办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以上提及的问题大多都有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然而,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管理问题几乎找不到研究资料,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材管理的现状出发,尝试分析问题,给出建议。
一、中外合作办学教材管理现状分析
教材,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工具,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教材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1]。加强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高校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高校应把教材管理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
从上世纪80 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动,我国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希望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国内教育发展,使国内学生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多达1200 余个,有数十万的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博士,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涵盖了所有的办学层次,其中以高等教育为主。2010 年以前,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