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报刊精萃》 > 2020年第13期
编号:1185729
巧用“破、展、浸”,追求诗意教学——试谈古诗教学中的主题解读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1日 报刊精萃 2020年第13期
王维,诗人,破——抓关键词,深入文本,展——知人论世,解读作者,浸——润物无声,领悟主题
     李云云

    永嘉县实验中学

    我们常常不无自豪地说,中国是诗的过渡,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一直以来,古典诗歌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尧志》说:“诗言志。”诗是诗人之志的载体,诗人作诗,先有志于心,而后收到情感的激发,发言而为诗。因此,“志”是诗歌的基础,是诗歌的“核”,这个核的好与坏决定着诗歌生命力的旺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古诗教学中对于“志”的追寻被异化成了简单机械的主题解读,富于情感的诗歌经过这样的解读变成了干巴巴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所谓思想或哲理,这使得诗歌教学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丰盈诗意。如何才能把对于诗中这“志”的追寻变成一个富于情感与诗意的探索过程呢?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古诗教学中在计诗教学中在主题解读方面的尝试。

    一、破——抓关键词,深入文本

    笔者认为,诗歌主题的解读首先需要把诗歌“破”开。所谓“破”,就是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前提下,把诗歌的语句分出层次来,找出“关键词语”并以此为辐射点观照全诗,继而用全诗解证“关键词语”,这样,诗歌的读就成为了一种有目的的读,一种探寻式的读。从教学角度看,破开之后会比较容易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在恰当的切入点引导之下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案例1】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断肠人”就是在“破”的过程中挑选出来的关键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