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呻吟
本栏目撰稿人温长路教授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著作等身,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医古文研究会等组织任顾问、常委、副会长等。源出宋朝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着处》:“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原意是指没有生病却装出生病的样子,不停地哼哼唧唧、长吁短叹。后又引申为文艺作品矫揉造作,缺乏真实的情感。朱自清对这两种含义都有评论,他在《论书生的酸气》一文中说:“无病呻吟,病是装的、假的,呻吟也是装的、假的。假装可以酸鼻的呻吟,酸而不苦,像是丑角扮戏,自然只能逗人笑了。”
从医学角度认识,对“无病呻吟”不能一概而论。它起码包括有两种情形:其一,像成语中说的,确实是无病装病的,大多具有一定的社会学因素。也有本来没有病而怀疑自己有病的,或只有小病而怀疑自己有大病的,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疑心病”。如有的人偶然咳嗽两声,就担心患上了肺结核;偶然碰上一次胸口发闷,就以为患了心脏病;偶然有一两次头痛,就怀疑脑部长了肿瘤等。于是,左咨询,右检查,东问医,西买药,钱没有少花,药没有少吃,罪没有少受,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出来。有的从此解脱,心病解除了,杯弓蛇影,虚惊一场;有的钻进牛角尖后就是出不来,越发怀疑自己病得不轻,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还真的害起大病来。还有极个别人走进了死胡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