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元:精、气、神
精、气、神,原是道教内丹学术语。其概念源于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为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就能了解“鬼神”的真实状态。“精气神”理论是易学的基础理论,易学的所有知识都是在精气神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学将物质分为精、气、神三类,精又名精气,气又名行气,神又名元气。气生精,精生气,精生神。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阐明了精气神三物相互转化的机理和条件。先秦哲学中,不仅有“精气”的概念,还有“精神”的阐述。《庄子-列御寇》中说“至人”的生活状态,即使用了“精神”一词。‘精神’指人的“心志”。战国以来的“医家”,已在著述中使用“精气”或“精神”的概念。如《素问》里的“阴”,指的就是蕴藏“精气”的脏腑,而“阳”指的是保卫脏腑的外围组织。脏腑必须平和,而外围组织则坚固而不泄漏。如果脏腑与外围组织不能配合,则精气耗散,人不能生存。后经过道教吸收,将“精神”与‘慵气’结合,重组形成“精、气、神”。
道教内丹学筄称:“精、气、神”为人的“三宝”。“精”,《周易·系辞下》称:“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指的是构成人体生命组织的精华,并从先天与后天两个层面来理解。先天之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