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走出心理沼泽
何裕民教授曾经治疗过一位社会名流,初诊时已转移,中西医控制得不错,自己也很有信心。后来听信他人所说,以为已完全治愈,停止所有治疗半年余,又见恶化。赶紧到处求治,不惜包机求诊,未见有效控制。2个月后遂陷入放弃情结,放弃一切治疗,且不吃不喝。又2月余,衰竭而亡。对于这类患者,重要的不是治疗,而是危机心理干预,首先要努力帮助他改变放弃情结,但这通常十分困难。若困难或无效,则应尽快给予积极的临终关怀。至少,要努力让他们在生命剩余的不多时间里,尽可能少痛苦些、安详些、平静些。还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的母亲,也是一位晚期甲状腺癌症患者,工作人员一到她的家里,她的孩子就跪在了地上,祈求医护人员能够为她母亲带来生的希望。这位贫穷的母亲甚至为了孩子上学去卖血,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身患癌症的她甚至不肯去看病……在她颈上硕大的一个烂窟窿映入眼帘,护士长揭开上面盖的药物,只见下边直径20多厘米的褥疮面全是烂肉,骨头都显露出来。面对这样的画面,旁观者有些微微发抖,而护士们却努力露出一丝微笑……
死亡是令人恐惧的黑色,而记者看到的临终关怀,却让死亡有了一点点美丽。因为在它的帮助下,病人终于解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克服了心灵上的恐惧,安详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临终关怀可以大大减少癌症患者的自杀,是改变现状的措施之一。多一些人文关怀,患者自然就会“求生不求死”。
“许多患者进入晚期,特别是濒临死亡时,常会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对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予以满足。”何裕民教授说。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