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
编号:542104
药商造药,也造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科学养生》 2010年第4期
     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流感事务特别顾问福田敬二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全世界正经历一场真实的大流行病,指此为伪造的说法是错误而且不负责任的。”

    福田说,世卫提供大众的信息是诚实而平衡的,“既没有夸张、也没有淡化大流行病的风险”,世卫在因应疫情的过程中,寻求相关各方的意见,但也确保这些意见没有受到商业或无关公共卫生利益的影响。

    早前的报道称,欧盟下辖的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最近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甲流的过程展开调查的议案。该议案指出,甲流的“本性”其实温和,但其危害性被一些制药公司’可能刻意夸大,促使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大暴发,从而使这些公司得以赚到数十亿英镑。这一议案主要由欧洲理事会卫生委员会主席、德国籍流行病学专家沃尔夫冈·沃达格提出。

    解读/鲁湾

    姑且不论是世卫组织故意夸大甲流病情,还是欧洲理事会不负责任,这件事倒是提醒善良人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上,一些制药企业为了商业利益确实在故意编造和夸大疾病。

    此前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也不断见诸报端。在西方发达社会制药企业编造和夸大疾病的手法更隐蔽和成熟。德国科学家约尔格·布勒西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疾病发明者》,披露了制药公司制造疾病获取最大利益的触目惊心的过程。首先制药集团招聘数百个专业公司进行测验,而这些公司又与数千名医生进行合作。他们生产出药品,再定义疾病症状,然后召集医生开会,向他们通报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告诉医生这些药品应该针对的患者群。与此同时,制药集团开始了有关这种新的疾病的强大的广告攻势。最终善良的人们被告知,你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而实际上可能这些疾病仅仅是因个人性格、对环境的不适应或者不当行为而引发的一些暂时症状,结果就这样“被疾病”了。这本书国内已有译本出版。

    新华网曾发过一篇时评:“查一查谁在编造疾病”。文章指出,各地开展的“健康周”、“健康日”、免费体检等活动中,除了一些简单的体检等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外,更多的是各种透着商业意味的“门诊”,对前来问询病情的居民夸大危险程度,甚至编造“新概念”疾病,危言耸听,借以售卖相应的“健康产品”。

    真是匪夷所思!医药商固然可恨,但细想起来,和医药体制以及我们自己的认识不能说没一点关系。医药的商业化不能蚕食医药的科学化,正像体育可以商业化,但裁判不能商业化一样。我们自己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疾病的恐惧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如果过度,也会成为制药企业为追求最大利益而编造的疾病的俘虏。

    古人说,是药三分毒。如果我们病了,两害相较取其轻,有点毒也认了。如果我们是“被疾病”了,岂不是被白白“毒”了一番、善良的人被伤了身体,又伤了钱。有的投机取巧的药商用所谓的“安慰剂”之类药物,去治疗编造的疾病,善良的人失去的只是金钱。但如果现身说法,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金钱,而是你无意中成为药商的帮凶被你欺骗的一群人了。这就是药商制造疾病获取高额利润的诀窍。

    编辑/廖星, 百拇医药(鲁 湾)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