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2年第8期
编号:857033
病笃乱投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科学养生》 2012年第8期
     本栏目撰稿人温长路教授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著作等身,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医古文研究会等组织任顾问、常委、副会长等。

    “病笃乱投医”也作“病急乱投医”、“有病乱求医”,是说病情严重了才慌忙去找医生。比喻情况紧急,顾不上认真思考和选择,盲目从事。这里涉及到病家、医家和医药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

    有病找医生治疗,这是老百姓都知道的普通道理,是生产力低下状态下人们对健康的狭义理解。与现代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指机体不生病,而且包括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道德和健康的社会适应状态”的全新概念相比,显然是落后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这种先进健康医学模式的典范,是超前的和进步的。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明确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观点,体现了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之后,张仲景、孙思邈、朱丹溪、叶天士等历代医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使它成为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法宝。中医“治未病”的范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不仅包括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时段及其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文章可做,都可以根据疾病发生、发展、传播、转化的规律采取使病情逆转的措施,都有医者施展才华的机遇。病未发,防微杜渐;病既成,把握进退;病痊愈,慎防劳复,这才是它的全部意义。
, 百拇医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笃乱投医”的被动健康观念将逐步被病未成已预防在先,病既成而从容救治的先进理念所替代。

    随着人们对医药学知识了解的增加,一些患者生病不求医生乱求药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的人照着书本对号入座,对疾病盲目做出自我诊断,自己随便到药店买药吃或跟着媒体广告吃药;有的人不遵医嘱,自己随意改变治疗方案或更改药物,这是“病笃乱投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另一种表现,对身体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乱求医、乱求药固然有害,怕求医、怕吃药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如我国当前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十年前增加了五倍,但没有经过诊断和治疗的人数竟高达80%。也就是说,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的人只有患病人数的五分之一。在正常人群中,有4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而在现实生活中敢承认自己有这类疾病的人寥若晨星,敢到医院去检查的人就更少得可怜。男性更年期已严重威胁到男人的健康,而大多数男人不知道或不承认这一现实,男性的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女性,冠心病、糖尿病、胃溃疡等30多种疾病的发病时间比妇女提早了10年,而男性看医生的频率比女性低28%。宫颈癌的发病率居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50万新发病例,大约每年有20万名妇女死于本病,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妇女缺少主动到医院检查的意识,从而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

    正确科学地对待疾病,合理及时地对待医药,摒除在求医吃药中的错误倾向,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不至于在医治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意外伤害。编辑/鲁湾

    Wzz0451@163.com,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