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2年第9期
编号:856251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营养治疗膳食与配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科学养生》 2012年第9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的排泄、内分泌及代谢三种基本功能出现异常而出现的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氮质血症是因为血中堆积一定量的含氮的代谢产物,而尿毒症是氮质血症与临床症状结合的表现,一些肾脏病随着病情恶化,有效肾单位逐渐减少,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降低,当降至正常值的5%时,甲状腺素可升高,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功能下降,肾小管吸收能力下降,而使血钙下降,血磷升高,红细胞生成因子减少而合并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及水电解质失调等尿毒症的各种表现。因此,除了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要积极进行临床的相关治疗外,更要认真地根据临床病人的少尿期或无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分别对蛋白质、盐、钾、水、能量等营养素限制或调整,配合临床治疗,防止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后果。

    营养治疗膳食的目的

    减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过程,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预防并将尿毒症毒性减至最低限度,以控制代谢紊乱造成的不良临床症状,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治疗与康复。要结合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对肾功能衰竭病人提供营养治疗膳食。
, http://www.100md.com
    营养治疗膳食的配餐原则

    采用高优质适量低蛋白、低脂低磷、能量充足的麦淀粉营养治疗膳食的配餐原则。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心衰、高血压、水肿病人调整水、钠、钙、钾、铁及必需微量营养素的供给,提高营养支持效果。

    低蛋白质食物的选择与配餐

    对肾功能衰竭引发的尿毒症病人应一直坚持低蛋白和能量充足的营养治疗原则,但对慢性肾衰病人的低蛋白膳食治疗中,国内外的专家在临床实践中认为充足的能量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保持尿毒症病人的正氮平衡,所以,一直坚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量每天20克~30克范围内。但对降低血尿素氮并不满意,其主要原因为有一些对降血尿毒氮必需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包括组氨酸、酪氨酸合成受到阻碍。故此,两者又成为尿毒症病人的必需氨基酸。另外有报告指出,尿毒症病人体内氨基酸水平失调,必需氨基酸水平低于正常人约25%~30%,而非必需氨基酸又高出正常人的15%,因此供给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应占蛋白质的50%以上,才可达到营养治疗效果,使血尿素氮下降,并保持或接近氮平衡。这类必需氨基酸丰富的食品有鸡蛋、牛奶、羊奶、禽肉、鱼、虾等,鸡蛋为首选。再配合麦淀粉作为能量主要来源,可更好地发挥蛋白质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治疗作用。1970年,根据这一理念,提出了“肾用氨基酸”制剂治疗尿毒症,是临床又一重大进展。
, http://www.100md.com
    能量供给食物选择与配餐

    脂肪占能量比不宜过高,占总能量的25%即可。以防高血脂和动脉硬化引起心脑合并症,并要用富含好脂肪酸的食用油。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

    若无水肿、高血压、心衰等情况,尿量趋于正常时,可不限水。但要随时关注病情变化而调整膳食中钠、钾、钙、磷、铁的供应量,并认真选择相关食物,并计算营养价。

    α-酮酸疗法简介:

    α-酮酸疗法治疗慢性肾衰是意大利营养学者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在对尿毒症膳食有关蛋白质和氨基酸供给中,在充足能量供给基础上,每日在营养治疗膳食中供给2克必需氨基酸,作为唯一氮来源时可减少组织蛋白分解,血尿素氮可下降,使病人可获得氮平衡,减轻临床症状的一种新的营养治疗方法,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又提出了用5种α-酮酸疗法治疗尿毒症的营养治疗新方法。
, http://www.100md.com
    α-酮酸是氨基酸的分解产物,酮酸在体内可和氮结合再生成左旋氨基酸或其他氨基酸,每一种氨基酸都有相对应的酮酸,其最主要的是a-支链酮酸,慢性肾衰的病人由于采用低蛋白的治疗膳食,使病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下降,而正常人的肝肾、肌肉、脑中的各种酶可使α-酮酸转化成左旋氨基酸时,利用代谢产生的氮合成氨基酸,即节省了氮源,又可降低尿素氮和肌酐,并可补充血液中的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都与α-酮酸有对应。这样,α-酮酸疗法在对肾衰病人限制蛋白质的同时,又可充分利用血中的多余氮,减少氮代谢产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氨基酸疗法。在应用时要与低蛋白、高能量的营养治疗膳食配合应用。当前α-酮酸疗法有口服和静脉滴注制剂,由临床营养师与临床医生配合应用,也可与透析病人配合应用。

    食谱举例参考急性肾炎食谱(参见本刊2012年第6期第21页)。

    特别提示:

    当前我国肾衰病人发病率较高,在早期肾脏疾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关注营养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发展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编辑/廖星, 百拇医药(孙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