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典故说格局
先从廉颇、蔺相如说起,他俩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战国时期,在秦赵国君渑池会上,蔺相如冒死抗拒强秦,保住了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保住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因功被封为上卿,位居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觉得我贵为大将,有攻城略地、捍卫干城之功;而蔺相如本是一介平民,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地位却在我之上,让我感到羞耻。如果遇见蔺相如,我一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以后,不肯和他相会。每到上朝,蔺相如常推有病不去,不想和廉颇争位次。过不多久,蔺相如外出,在回车巷望见廉颇的车堵在路中,蔺相如略微思考之后掉转车头回避。回府后,门客纷纷进谏,说:我们之所以侍奉您,是仰慕您的高义。如今您的官位在廉颇之上,却躲避他,怕得也太过了吧?蔺相如笑着说:诸位认为廉颇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回答:廉将军当然比不了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之威,我敢在朝堂上呵斥他,羞辱秦国群臣,难道我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于赵国无益。我之所以忍让,是把国家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廉颇家人。廉颇听了,顿时很内疚:自己为了争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心里惭愧不已。于是,他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袒露后背,跪到蔺府门前请罪,任凭抽打。蔺相如一见,慌忙扶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