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女友.家园》 > 2016年第5期
编号:1346833
秘鲁奇境之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女友·家园》 2016年第5期
     秘鲁,毫无疑问,是我到过的最神奇的国度之一。纳斯卡地画、亚马逊雨林、神秘的马丘比丘、高原之城普诺、的的喀喀湖……这场旅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奇幻性。

    “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在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崇山峻岭中,印加古城遗址马丘比丘安卧于两山中间陡峭狭窄的山脊上,那里云雾缭绕,荒无人烟。这座结构精密、庞杂繁复的城堡是印加帝国最大的“奇迹”,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马丘比丘,是我在大学时代便向往的印加古城,一座用梦想、激情、血汗筑成的石头之城,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昔日印加帝国的精神家园。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天空之城”,据说这里是祭奠太阳神之地,印加人自认是太阳的子民,在这伸入云端之地祭奠,不过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一些吧。
, 百拇医药
    我登上城南边的高地,俯瞰这座依山而建的城池。“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形容果然十分贴切。马丘比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规划清晰,有明显分区建制,这个完整的城市体系让我们了解了印加帝国森严的政治等级制度是如何反映在城市建筑设计上的。全城一百多座石梯,三千多级台阶,将古城的两百栋建筑紧密相连,巨大的花岗岩在不使用泥浆的情况下,被巧妙且准确地相互拼合在一起,甚至连根针都插不进去。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据考证,是在15世纪中后期由当时的印加王帕查库提所建。由于没有任何记载,后人无从得知其真实名字,便借用了附近的一座山名。1911年,美国地理和历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希拉姆·宾汉姆在寻找印加人最后的避难所比尔卡班巴城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座被白云和密林覆盖的高原城郭,在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间,一段古老的文明重见天日。

    从发掘出的遗址,考古学者推断,马丘比丘并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一个举行各种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古印加人是处理和运用石料的大师,没用灰浆等粘合物,大小石块却严丝合缝,那时只有神庙圣殿才有资格使用这种接缝技术,普通民居只是拿石块堆砌起来而已。以15世纪印加人的生产力和技术,如何将巨大的石块运上绝顶山梁已经让人惊讶,垒成城堡就更让人无法想象,如此精密的建筑、细致的规划,却没有任何可以查证的历史记录,确实匪夷所思。
, 百拇医药
    纳斯卡惊天大地画

    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惊天发现轰动世界,秘鲁南部的荒原之上竟然存在着世界最大的“地画”。如今我终于有机会飞临这片荒原,像诸神一样俯瞰这神秘炫奇的“纳斯卡线条”。

    飞机载着12个充满好奇的客人飞向蓝天,向纳斯卡荒原飞去。40分钟后飞临纳斯卡荒原上空,下方的景色让我有些茫然:几百公里的大地上,各种线条横七竖八,难道这些都是吗?怎么看不出有形状呢?或许飞得不够高?我努力辨认着,却不得其所。

    为了便于客人看地画,飞行员会将飞机开得足够倾斜,然后掉转,换另一侧的客人看,乘客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很快因为大幅度翻转,大部分客人都感到了不适,对于习惯了航拍的我来说,却毫无问题,一直端着相机全神贯注地寻找地面上的图形。每一次倾斜低飞都意味着下面有图案,可我就是找不到,不禁有些着急。
, 百拇医药
    终于,当地面上一个清晰的蜂鸟图案出现在眼前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尺寸比例应该是这样大小,之前一直以为巨大无比,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大线条上了,没想到每个图形虽然在地面上有几百米长宽,但从空中看,却只有拇指大小而已。

    掌握了这个比例关系便好办了,此后,我陆续找到不少地画。果然很有趣,比如当我从一座红色砂砾岩的山坡上看到那个眼睛又大又圆的小人时,难以置信,小人脚上还穿着一双类似登陆靴一样的鞋子,抬起左手似乎在向我们致意,模样和传说中的外星人很像。

    纳斯卡充满了奥秘,对于科学家,这或许是部世界最大的天书;对于艺术家而言,如果你想发表什么大手笔的画作,而且还想让它能永远供人观赏,那么,这些偏远奇特的高原台地就是你梦寐以求的理想画布。纳斯卡线条——荒原深处的那个存在了两千年的谜局,是谁在巨大的“画布”上作的画,折磨了考古学家八十年?种种猜测,是否意味着一种“消失的文明”?从空中到地面,思绪遨游了一番,这个从中学时就令我着迷的世界奇迹,依旧是没有任何答案。
, 百拇医药
    的的喀喀湖上的“浮岛浮生”

    当乌鲁人的浮岛“的的喀喀湖”出现在视野里时,我情不自禁地揉揉眼睛:湛蓝的湖面,一座座黄色的“芦苇岛”,每个岛上站着若干个艳丽服饰的族人,湖面不时有双豹头的芦苇船划过,那景象要多奇趣就有多奇趣。

    作为南美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印加王从的的喀喀湖出发,前往库斯科,开始建立起庞大的印加帝国。这个南美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因此被印第安人视为“圣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

    我从小船跳上那个芦苇建成的世界,深一脚浅一脚,踩在上面摇摇晃晃的。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潮湿的稻草味道,这种叫作“多多拉”的芦草高达两米,叶子细长,在浩瀚的的的喀喀湖到处都是,非常适合编织席子、蒲包。厚厚的蒲草铺在一起,浮力很大。
, 百拇医药
    这里生活的是前印加时期的古老族裔乌鲁人。他们身材矮小粗壮,皮肤黝黑,胖圆脸,属于蒙古人种,自称“黑血人”,因高原人的血液里面红细胞含量高,血液的颜色比较深,他们比普通人更能抵御寒冷。这些乌鲁人部落当年为逃避印加帝国的迫害和大部族的追杀,逃到的的喀喀湖中的芦苇丛中隐蔽,靠吃芦苇嫩芽生存下来。他们发现芦苇具有很强的漂浮性能,为了使部落人口更加安全,乌鲁人就用芦苇根编织大面积的岛屿作为栖息地,还用芦苇造船、造房子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就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下来。今天,仍有数百人居住在七十多座大小浮岛上,最大的一个浮岛上还有学校、邮局和商店。

    芦苇蒲是自然赐予乌鲁人的美好礼物,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乌鲁女人给我们讲解着浮岛的形成:芦苇铺成岛,浮岛用绳子捆绑,并用木桩打入到湖底固定。再用芦苇盖个小屋,放在上面,就是遮风挡雨的家了。不要小看这些浮岛,上面竟也可以种菜栽花,还有小鱼塘,一个浮岛的寿命为15年左右,需要不停在上面铺新芦苇,反正芦苇多的是。她说着,掰下一根鲜嫩的芦苇根茎递给我,我尝了口,软软的很清爽,带一丝甜味儿。芦苇根晒干后磨成粉便是草药,还可以酿酒,孩子们的零食也是它。总之,这里的一切都离不开“多多拉”。, 百拇医药(陈婷(阿兹猫) 骆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