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家
公式、材料、元素 or线条、色彩、形象,寻找规律 or跳脱规律,客观严谨or 感性飞扬……长久以来,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区别是如此的明显,但现在,一群既科学又艺术的人出现了,他们可以既是植物分类学家又是画家,既是计算机程序员又是建筑设计师,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摄影师……他们重新划分了科学和艺术的界限,甚至将其消弭。
TIPS
怎样开始学植物科学画?
选一本你最感兴趣的植物图谱,逐页临摹。
植物画师:还原草木的灵魂
, http://www.100md.com
果壳网上有人提问:在摄影技术已经如此普及的时代,为什么手绘动植物之类的科学绘画还在流行?植物画师给出的答案是,“人手绘出的线条,不仅画出植物的外表,更要还原它们的灵魂”。
在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4楼见到孙英宝的时候,他正在一张A4大小的硫酸纸上描“黑点”,这些黑点将最终组成楼梯草的雌花序、雄茎、雄花茎苞片、雌花蕊等,他的身边还有一台显微镜、一支铅笔和一支“小钢笔”,这就是他完成画作的全部工具。懂植物分类、会解剖植物、会画画是成为植物科学画师必备的条件,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国内目前像孙英宝这样的植物科学画师只有十几位。
无限靠近它的美
说起植物绘画,达·芬奇1478年画在圣母发间的花儿已是经典。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地区的画家们都是精湛的画花人,只不过那时花是点缀,并非主角。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欧洲人对植物科学兴趣渐浓。画家、科学家、探险家、传教士都能动手画下植物新种,并开始用美丽的植物绘画装饰室内。
, 百拇医药
1779年,伦敦人威廉·柯蒂斯创建伦敦植物园,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城市自然的书《伦敦植物》。1787年,他与英国皇家植物园合作出版《柯蒂斯植物学杂志》,这本杂志以手工着色的铜板植物画闻名,源源不断地提供世界上最好的植物科学插画。在国内某植物标本资料室内依然保存着这本当年全世界最美的杂志,虽然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但《柯蒂斯植物学杂志》里的插图依然鲜艳。细看每一种植物,由画家细致线描再施以淡彩,不知花费多少工夫。这些精心记录的自然美,凝固的不仅是植物学知识,还有欧洲人三百年的风尚。
几百年以来,植物绘画师一直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职业植物画师孙英宝笔下,植物以精确为美,对外表精准的还原,才能捕捉到其内在美丽的灵魂。
和普通植物插画师 “什么好看就画什么”的随性不同,孙英宝强调,“植物科学画是紧跟着植物分类走的。”所以,植物分类学是孙英宝成为画师之前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有的画师只画一种植物,比如中科院植物所有专门画苔藓的老师,一画就是十几年。另外,对于花序、雄蕊苞片、叶片上的绒毛等等一株植物所具备的元素,画师不能跨越真实,只能借助肉眼和显微镜还原。“植物本来就那么神秘莫测,画师能做的只是无限靠近它的美。”孙英宝这样定义这份工作。
, 百拇医药
精准和写意之间的艺术
已经画了近二十年植物的孙英宝在面对新的植物“模特”时,仍保持着初学者的谨慎。拿楼梯草来说,在外行看来,用两条平行线就能画出的花茎,在孙英宝这里却得经过五六道工序。首先得取一部分花茎解剖,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内部结构,再用0.3粗细的HB自动铅笔作画,之后标上长和宽的比例尺,最后再进行校对。楼梯草叶片上的每根绒毛都不能错位,花亭上的每处褶皱都不能忽略。如果解剖一段花茎,它的内部结构不够清晰,就得解剖好几段。
怎样在精准和写意之间寻找植物之美,是孙英宝每次画画时都要推敲再三的问题。在植物科学画师看来,他们的画笔胜过几千万像素的单反相机,相机只能捕捉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想要把发芽期、花期等不同时期的特征摆在一起,或是展现放大400倍的苔藓上的绒毛这些微观细节,都得靠他们的画笔。
孙英宝刚刚完成了《手绘濒危植物》丛书,自从植物手绘的小清新之风流行起来后,孙英宝也成了手绘界的名人。但是多数人找他学艺的人连最基础的“描图谱”作业都没有交回来,更别说解剖、描绘花蕊这样琐细的活了。对于孙英宝来说,收个耐心的徒弟,是眼下自己最迫切的愿望。
, 百拇医药
算法建筑设计师:住在装置艺术里
当年勒·柯布西耶所倡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成了当今城市的庞大主体。在大规模满足居住需要的同时,钢筋水泥森林里的蜂巢式房间,却总让人联想起禁锢灵魂的小匣子。在华汇设计北京分公司的建筑设计师王鹿鸣眼里,建筑的形态可以是有弧度的、如流水状的、柔美的……总之,建筑既要赏心悦目,居住其中的人又能感受到来自自然光线、微风、温暖气流的潆绕。如何把这种如装置艺术般的设计变为现实,“算法建筑”给了我们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炫美精准的艺术
在城镇上风处的15亩地上,建造一座280层的超高层建筑,要求外立面最大程度地自然采光,但不影响散热、通风和视线。现在有三种设计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建筑师靠直觉交出一份设计任务书,接下来便投身于一堆图纸之中;或是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它会告诉你一堆符合逻辑的设计方案;还有一种方法,也就是王鹿鸣使用的方法——利用智能算法,结合数据,不断优化、精确设计方案,比如穹顶状曲面的垂直切线、177层外立面窗户开阖的角度等等。王鹿鸣要做的,是选择一个更符合人类居住习惯的最佳方案,这就是“算法建筑”(Algorithmic Architecture),即利用人脑的设计和计算机演算大量参数来确定结构的最优形状的过程。设计师将该建筑的限制条件与参数纳入考量范围,人机互动会计算出最理想的建筑形态。, http://www.100md.com(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