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专家(1)
张汝华,1926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安邱县。1950年毕业于齐鲁大学药学系,同年到沈阳药学院(现为沈阳药科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药剂教研室主任、药学系副主任、院制剂研究所所陡等职。曾担任的社会职务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常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药管理局高校制药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管理局制药中间体、药用辅料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张教授从教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我国萄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药剂学、中药学、工业药剂学、粉体工学等课程。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并将生产、科学实践的内容、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动态渗透到教学中,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张教授自1982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和198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1名和硕士生22名。
, http://www.100md.com
张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年来,他参加了《药剂学》3种版本(朱金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年;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统编教材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奚念来、顾学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的编写。他主持编著和与人合著的书还有《常用药物制剂》(辽宁人民㈣扳社,第1版,1975年;第2版,1979年), 《药物制剂注解》(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1981年), 《片剂的制造工艺和原理》(与郑俊民合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是我国第一部侧重于片剂理论著), 《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出版), 《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张汝华主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8年出版)。
张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对药剂学及其下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率先在国内开展粉体学新领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粉体学是物理药剂学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领域,是固体制剂研究和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固体制剂的原料、辅料及中间体的粉体学参数国体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是固体制剂从传统的经验生产向科学的量化生产转变的技术之上纪70年代末,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对粉体学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极为重视,且广泛用于生产,而我国存此领域的研究还处空白。张教授为改变这种情况,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中。两年中,他埋头于资料室、图书馆,查阅近30年米就爱关的文献资料,记录卡片上千张。与此同时,他带领其团队大胆实践,克服多种困难,自己设计纽装了测定”力参数的仪器以及润湿角测定仪等。这些仪器成本低、性能好、精度高,可测定压片过程中多种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原料、辅料的压缩特性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全国统编教材《药剂学》中,第一次写进了“粉体学”一章。其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固体制剂的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张教授能急国家之所急,积极地进行科研立项。他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可压性淀粉”的研制。由于对粉体学已有研究,此项目方案设计科学,提前两年即完成了任务。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并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八五”期间,他组织承担的“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和“粉体工学及其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两个攻关项目均按期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他指导完成的另一个攻关项目“粉状纤维素”的研究,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在中西药物制剂研究中,他与人合作研制的“妇宁康”片获辽宁省科学进步奖;合作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益津降糖口服液”获国家新药证书;主持研究的“盐酸尼卡地平葡萄糖注射液”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在药物细粉末包衣技术研究中,他研究出具有肠溶性、缓释性和掩盖不良嗅味等特点的微型胶囊生产技术,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其“制备无味药物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他又将上述专利技术应用于“红霉素肠溶散剂”、“阿奇霉素细粒剂”、“罗红霉素细粒剂”等多个国家级新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均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并转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新药阿奇霉素细粒剂(微囊化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 百拇医药
张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坦荡,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勤奋工作、不懈追求。张教授一生工作出色、成绩卓著,发表学术论文134篇,申请专利10项,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殊荣。
张汝华教授作为我国药物制剂学科的前辈、学术带头人,成为了我们后来者的光辉榜样!发表文章
1.鸦胆子抗肿瘤的研究抗癌中药——鸦胆子制剂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78),2,片剂的辅料和工艺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荆分册(1982)3水溶性润滑剂——月桂醇硫酸镁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医药工业(1984)4输液的微粒检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5,糖衣片隔离层的透湿性及强度考查医药工业(1985)6粉体的可压性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7粉体的可压性研究2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8药物固体制剂的接触角与湿润性,沈阳药学院学报(1986)9.压力对全粉末直接压片片剂性质的影响,医药工业(1986)10.影响去痛片崩解因素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多品型及其片剂的溶出度研究,医药工业(1987)12磷酸淀粉对片剂崩解度和溶出度的作用,医药工业(1987)13,影响牛黄解谍片崩解因素的研究中药通报988).14.三硅酸镁、铝镁原粉对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吸附作用的研究,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88)15可压性淀粉作为粉末直接压片辅料的应用医药工业(1988).16羟甲基淀粉钠作为粘台剂对片剂崩解和溶出的影响,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17眉产羧甲基淀粉钠的崩解性能考查沈阳药学院学报(J989).18.国产微晶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19.国产微晶纤维素制剂性能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0.吡哌酸缓释微囊的体外溶出特性考察,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1呋喃妥因肠溶微囊体外溶出试验及人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2.可压性淀粉压缩特性和成型机理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3.药物,预肢化淀粉研磨混合物体外溶出及提高溶出机理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4中药片剂压缩特性的研究1.中成药(1992)25.中药片剂压缩特性的研究2.中成药(1992).26.可压性淀粉对片剂溶出度的影, 百拇医药(张嵘)
张教授从教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我国萄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药剂学、中药学、工业药剂学、粉体工学等课程。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并将生产、科学实践的内容、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动态渗透到教学中,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张教授自1982年担任硕士生导师和198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1名和硕士生22名。
, http://www.100md.com
张教授十分重视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年来,他参加了《药剂学》3种版本(朱金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年;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统编教材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奚念来、顾学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的编写。他主持编著和与人合著的书还有《常用药物制剂》(辽宁人民㈣扳社,第1版,1975年;第2版,1979年), 《药物制剂注解》(顾学裘主编、张汝华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1981年), 《片剂的制造工艺和原理》(与郑俊民合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是我国第一部侧重于片剂理论著), 《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出版), 《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张汝华主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8年出版)。
张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对药剂学及其下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率先在国内开展粉体学新领域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粉体学是物理药剂学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领域,是固体制剂研究和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固体制剂的原料、辅料及中间体的粉体学参数国体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是固体制剂从传统的经验生产向科学的量化生产转变的技术之上纪70年代末,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对粉体学在固体制剂中的应用极为重视,且广泛用于生产,而我国存此领域的研究还处空白。张教授为改变这种情况,积极投身于该领域的研究中。两年中,他埋头于资料室、图书馆,查阅近30年米就爱关的文献资料,记录卡片上千张。与此同时,他带领其团队大胆实践,克服多种困难,自己设计纽装了测定”力参数的仪器以及润湿角测定仪等。这些仪器成本低、性能好、精度高,可测定压片过程中多种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原料、辅料的压缩特性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全国统编教材《药剂学》中,第一次写进了“粉体学”一章。其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固体制剂的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张教授能急国家之所急,积极地进行科研立项。他承担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可压性淀粉”的研制。由于对粉体学已有研究,此项目方案设计科学,提前两年即完成了任务。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并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八五”期间,他组织承担的“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和“粉体工学及其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两个攻关项目均按期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他指导完成的另一个攻关项目“粉状纤维素”的研究,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在中西药物制剂研究中,他与人合作研制的“妇宁康”片获辽宁省科学进步奖;合作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益津降糖口服液”获国家新药证书;主持研究的“盐酸尼卡地平葡萄糖注射液”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在药物细粉末包衣技术研究中,他研究出具有肠溶性、缓释性和掩盖不良嗅味等特点的微型胶囊生产技术,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其“制备无味药物微囊的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他又将上述专利技术应用于“红霉素肠溶散剂”、“阿奇霉素细粒剂”、“罗红霉素细粒剂”等多个国家级新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均获国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并转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新药阿奇霉素细粒剂(微囊化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 百拇医药
张教授一生为人正直、心胸坦荡,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勤奋工作、不懈追求。张教授一生工作出色、成绩卓著,发表学术论文134篇,申请专利10项,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沈阳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殊荣。
张汝华教授作为我国药物制剂学科的前辈、学术带头人,成为了我们后来者的光辉榜样!发表文章
1.鸦胆子抗肿瘤的研究抗癌中药——鸦胆子制剂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78),2,片剂的辅料和工艺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荆分册(1982)3水溶性润滑剂——月桂醇硫酸镁在片剂中的应用研究,医药工业(1984)4输液的微粒检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5),5,糖衣片隔离层的透湿性及强度考查医药工业(1985)6粉体的可压性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7粉体的可压性研究2沈阳药学院学报(1985),8药物固体制剂的接触角与湿润性,沈阳药学院学报(1986)9.压力对全粉末直接压片片剂性质的影响,医药工业(1986)10.影响去痛片崩解因素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多品型及其片剂的溶出度研究,医药工业(1987)12磷酸淀粉对片剂崩解度和溶出度的作用,医药工业(1987)13,影响牛黄解谍片崩解因素的研究中药通报988).14.三硅酸镁、铝镁原粉对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吸附作用的研究,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88)15可压性淀粉作为粉末直接压片辅料的应用医药工业(1988).16羟甲基淀粉钠作为粘台剂对片剂崩解和溶出的影响,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17眉产羧甲基淀粉钠的崩解性能考查沈阳药学院学报(J989).18.国产微晶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19.国产微晶纤维素制剂性能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0.吡哌酸缓释微囊的体外溶出特性考察,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1呋喃妥因肠溶微囊体外溶出试验及人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2.可压性淀粉压缩特性和成型机理的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23.药物,预肢化淀粉研磨混合物体外溶出及提高溶出机理的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4中药片剂压缩特性的研究1.中成药(1992)25.中药片剂压缩特性的研究2.中成药(1992).26.可压性淀粉对片剂溶出度的影, 百拇医药(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