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药房 掀翻药商利益格局(3)
平价药房任重而道远“平价药房就是平抑药价的第一‘杀手’”,唐清伟激动地对记者说。“百济堂’开店选址喜欢离医院近一些,一些患者在医院里看完病,拿着方子就跑到这里来了。”因此,有些医院也研究对策,一是控制药方外流,再就是购进一些平价药房没有的药。
唐清伟形象地把“教育”“房子”“医疗”比喻成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尤其是医疗方面,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生活中的第一件头疼事。尽管平价药房是平抑药价的第一杀手,然而在北京就有三大“瓶颈”制约着平价药房的发展,一是选址开店需要前后左右350米的距离限制;二是医保问题。在湖南老百姓的医保有医保卡,在医院和药店都可以自由选择刷卡而在北京,如果在平价药房买了药,不管多么便宜,医保那里都报不了,而在医院买的药再贵也能报销。因此平价药房对北京的医保消费并没有太大的刺激。如果医保改革像湖南那样,每年将节资上百亿元。还有处方药的问题,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平价药房的发展,抗生素凭处方卖,保证安全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政府医疗主管部门却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把处方权交给了医生,尽管药房的药便宜许多,但是在医院看病时,患者一般还是依照医生所开的处方,基本上都是在本院取药。因此又助长了从10%到30%“给回扣、开处方”的不正之风,如果同样把处方权交给药房的执业药师,老百姓就能在平价药房买到实惠的抗生素药。
牛正乾指出,自1997年以来,为了把医药费用不合理负担降下来,物价部门先后十多次降低药品价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