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83702
大黄蛰虫丸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韩晓静 苏珍枝
第1页

    参见附件(267KB,2页)。

    韩晓静 苏珍枝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期间给予灌服大黄蛰虫丸(1,3,10g/kg),设秋水仙碱组作对照,给药6周后,测定血清谷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I)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TGFβ1蛋白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大黄蛰虫丸预防给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显著降低血清T-BILI,

    【关键词】 大黄蛰虫丸 肝纤维化 γ干扰素 生长转化因子β

    【分类号】R285.5

    肝纤维化常见于各种慢性肝病,也是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对肝纤维化有效的治疗是防止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尚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近年来研究显示许多中医方药对肝纤维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大黄蛰虫丸是临床上常用的治
------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黄蛰虫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干扰素(1FNγ),生长转化因子1(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期间给予灌服大黄蛰虫丸(1,3,10g/kg),设秋水仙碱组作对照,给药6周后,测定血清谷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l)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TGFβ1蛋白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 结果 大黄蛰虫丸预防给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显著降低血清T—BIU,HA和LN含量(P<0.01),血清IFN7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黄蛰虫丸预防组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 结论 大黄蛰虫丸预防给药,可抑制CCL: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IFNγ,TGFβ1有关。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