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6年第19期
编号:199716
国产抗艾滋病药物遭遇招标困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医药产业资讯》 2006年第19期
第1页

     “中国的艾滋病药品市场规模太小,我们迪赛诺现在也只能是当作公益事业来做。”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迪赛诺”)董事长李金亮在电话里对记者表示。

    2001年,国内第一个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的化学合成类艾滋病治疗药物———去羟肌苷及散剂,就是由迪赛诺带到市场上的。

    卫生部今年初公布数字,2005年中国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约6~8万人,平均每天新发现约200人。迅速扩大的病患数量意味着迅速扩大的药品市场规模。但是作为制药企业,李金亮却告诉记者:“做这一块产业,我不奢望赚到太多钱,但我起码不想亏本。”

    抗艾药品市场仅为1亿元

    根据今年1月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约有65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44%的病患者都是瘾君子。

    但据上海市艾滋病监测中心主任康来仪介绍,这是一个保守的数字,感染艾滋病的人除了农村人口外,一个很大的比重在流动人口,而这一块数字的准确统计难度不小。“我国于1994年以后进入艾滋病传播流行快速增长期。”

    据康来仪介绍,市场上已有15~16种抗艾滋病药物,它们分为两大类,即核苷类药物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以及2蛋白酶抑制类如福地那韦、印地那韦等。这些药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基本上只能使艾滋病发病进程变缓,“只能阻碍病毒的复制”。

    显然,艾滋病药物市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