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03897
B超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9日 施培健
第1页

    参见附件(276KB,2页)。

     [关键词]B超;肝包虫;囊肿破裂;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b)-117-02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包虫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在牧区工作生活的人或曾去过牧区的人,以及做屠宰、皮毛等工作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包虫病。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新疆、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包虫病是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本病例在广东地区少见,本人所见病例均有牧区接触史。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临床表现囊型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像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的特有症状。泡型包虫病:肝大、肝区隐痛,晚期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肝脏可触及硬结节,黄疸,消瘦,衰竭。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1.1.2 肝包虫病B超影像的基本特征包虫因其是一含液性囊肿,有一定的内压和张力,故呈类圆形。其属占位性病变,在组织内占一定空间。由于有纤维包膜的隔离,往往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因此在B超扫描时具有明显的影像学诊断征象。肝囊型包虫病:单纯型包囊显示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显示囊内浮动光点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内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内囊破裂时可见囊液中的“水百合花征”,多子囊的包囊显示囊内厚薄不均的高回声分隔,形成峰房状或车轮状结构。实变的包囊显示为高回声实性肿块,无后壁增强影,不易与肿瘤鉴别。钙化的包囊壁呈强回声,伴有声影,形状可呈环齿形,点片状或多数环形小圈。肝泡型包虫病:显示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异常回声区,呈密集强光点或光团,有中央坏死时,显示液性暗区。

    1.2 病例

    例1:本组为9例急诊检查病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8~63岁,平均33.6岁, 9例均有犬羊接触史,9例均有阵发性上腹痛伴发热,体温37.5~39℃,伴呕吐、纳差4例,黄疸3例,皮疹2例,过敏性休克3例,压痛、扣击痛6例,1例有包虫手术史,4例移动性浊音阳性。

    例2:患者,女,25岁。因全腹部疼痛3 d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 d前不慎与桌子相撞时出现右上腹部“砰”的响声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