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管理
第1页 |
参见附件(274KB,2页)。
[关键词]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气道湿化;人工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74-02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 可阻塞支气管, 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
1 气道内痰液黏稠度的分度及痰痂形成原因分析
1.1 痰液黏稠度
分为3度,Ⅰ度:痰如米汤,容易咳出;Ⅱ度:痰液外观黏稠,需用力咳出;Ⅲ度: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附于气管壁上,不易咳出。
1.2 气管内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
肺内化脓性感染,呼吸道黏稠液聚积阻塞;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咳嗽及排痰障碍;气管内湿化不足;室温过高, 湿度过低;有效吸痰不够;患者脱水,反复吸痰,损伤气管黏膜,形成局部血痂;直接的呼吸道给氧,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黏膜,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达800 ml/d[1]。病人肺部感染重,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 ml/d,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
2 人工气道湿化的管理
正常时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发生率可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2]。气道内绝对湿度低限在20 mg/L,在长期机械通气时,可以接受的低限是30 mg/L,目前国际标准为33 mg/L,而临床常规流量设置不能达到这个标准[3]。因此,气道湿化十分重要。
2.1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气管切开,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和生理温化湿化作用消失,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削弱,加上气道开放和机械通气,使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痰液不易被咳出或吸出,严重时可能会形成痰栓或痰痂,堵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2.2 湿化液的选择
最常用的气道湿化液是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或病员敏感的抗生素,有的还会加上地塞米松,但有人主张用0.45%的盐水或蒸馏水代替生理盐水,雾化液用0.45%盐水加5%碳酸氢钠加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作用更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