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03793
以发展的观点认识中医理论的精髓(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9日 徐学军 陈志刚 李安琪
第1页

    参见附件(300KB,2页)。

     [关键词]中医辨证;脉象信息;人体模型;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98-0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具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著临床疗效,是生命科学中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特点的医药学科[1]。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治未病”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思想,在当今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医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在继承与发掘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学与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性研究将加速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

    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人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中医尚不足为科学。其理由是,首先,中医在解释致病的原因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2],因为它的整个病理学中找不到病毒和病菌的影子。换句话说,它的病理学仍旧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而缺乏一个真实的物质基础。例如,某人表现出口干舌燥等症状,中医说是“肝火太旺,应清热去火”。但“肝火”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次,中医在解剖学上对人体缺乏研究,以至于没有血液循环和体液循环的理论。神经理论更是近乎空白。中医只能是一个经验假说系统,而不是一个科学系统。另外,中医在生理学上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解释也是似是而非,无法从理论上描述事实和过程,只能把其变换成一种“像理论”的说法。比如讲中风,西医认为是大脑某些区域因淤血或其他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性损伤,而中医则认为是经络不通,需要活血通络。至于哪一种药物最适合于中风不过是经验问题,虽然也可以用针灸刺激机体,使机体产生某些反馈效应,但这同样是经验,不是科学。

    以上两种观点,由于提出的历史时代不同,其对客观事物规律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差别。虽然中医和西医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体构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乃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不尽相同,因而就形成了差异很大的两种学术体系。在当今西医思维占绝对优势的时代,笔者认为,务必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中医理论的精髓,让中医更好地发挥作用。

    1 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自成体系,有确定性,更多的是对立统一性。首先,它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思想大致可包括“天人相应”、“藏象相关”、“形神相关”等基本观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