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452705
儿童心前区不适5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9期
     [关键词]心前区不适;心脏病,儿童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81-02

    儿童心前区不适对儿科医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主诉,而且是一个临床上需要鉴别的问题。从原因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心脏性疾患与非心脏性疾患,它们在临床上的治疗和预后是完全不同的。现将52例儿童心前区不适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均为我科2000年6月~2005年6月的住院病人。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9.4岁(2~14岁)。

    1.2 方法

, http://www.100md.com     所有病例均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病史,物理诊断,胸片,心电监测,常规及Holter心电图,超声心动图,ASO,血沉,心肌酶谱及同功酶,生化全项测定,部分患儿加做脑电图、基础代谢率及T3、T4和TSH。另外,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行为、性格特点以及在学校的表现,在家与家庭各成员的关系,也作相应了解。

    2 结果

    2.1 儿童心前区不适的临床表现

    心前区不适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91.5%)、心慌(53.8%),少数为心前区疼痛(5.7%)。可伴有长出气、头昏及多汗等。多数病例(91.3%)的症状发作与运动关系不大,仅有6例(8.7%)发生于运动时。大多数患儿(90%)每次症状的发作时间持续15 min以内,常自行缓解,但可反复发作。有8例(15.4%)患儿同时伴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导致症状明显或成为住院诊治的原因。
, 百拇医药
    2.2 体格检查

    有2例心尖部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1例在剑突下及主动脉瓣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血压轻度增高1例19.3/13.3 kPa(145/100 mmHg)。

    2.3 辅助检查

    2例显示有心脏增大(心胸比>0.6)。有4例心胸比<0.4。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速15例,ST-T轻度改变8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早5例。Holter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例,频发房早2例,偶发各种期前收缩11例。有病理意义的ST-T段水平下移1例。

    2.4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异常者18例,其中以AST、LDH、CK轻度增高为主,CK-MB增高12例。血脂检查均在正常范围。ASO异常1例,血沉异常16例。2例有T3、T4和TSH异常。
, 百拇医药
    2.5 特殊检查

    共有25例患儿行直立调节试验,有4例呈阳性结果,其中2例心胸比<0.4。对10例持续窦性心动过速的患儿行心得安试验,3例阳性。对17例伴有精神症状较重的行脑电图检查,11例呈轻度异常。

    2.6 临床诊断

    5例患儿诊断为明确的心脏疾患,其中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肌病、瓣膜发育畸形各1例。其他的诊断包括小心脏综合征4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3例、直立调节性障碍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此外,尚有2例伴肥胖症的患儿因心前区不适收治入院,其中1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在其他无明确心脏原因的儿童中,均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包括内向性格(15例),家长患有心脏病(2例),老师批评(5例),父母离异(4例),初次独立生活(4例)。其中19例病人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大汗、面色潮红、恶心、腹痛、头昏等表现,家长伴随时发作更频繁。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儿童心前区不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器质性心脏病变较少见。本资料中有5例(9.6%)病人临床确诊为不同类型的心脏病。临床上2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3例有ECG异常表现,提示常规胸部X线及ECG检查在诊断儿童心脏疾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直立性调节障碍是儿童期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一个代表性疾病。这类病人除有头昏、眼花及恶心等神经系统表现外,常同时伴有胸闷、心慌等心前区不适表现。直立调节试验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标准。本文共对25例患儿行直立调节试验,有4例呈阳性结果,其中2例因伴有心胸比<0.4而诊断为小心脏综合征。小心脏综合征可作为直立性调节障碍的原因之一。Master1944年首先报道,常见于身材瘦长的女孩。临床表现为轻度活动后出现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和易疲乏等,常见体征为心动过速,血压偏低(收缩压降低,脉压差缩小)。胸部X线显示心脏阴影缩小(心胸比<0.4,心脏横径<9~12 cm)是其主要诊断标准。小心脏状态属于心脏先天性较小,并无器质性改变。可通过心理、体育锻炼及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儿童心前区不适通常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胸闷和憋气,活动后不加重。心前区疼痛较少见,且无明显放射性。本组中主诉心前区疼痛者仅有3例,均除外心原性所致,其中2例找到明确的心理诱因。据报道,在儿童心前区疼痛病例中,有1/3为精神因素所致,仅有5%主诉胸痛的儿童为心原性的。在体格检查方面,大多数心前区不适的儿童无有意义的体征,而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也多无特征性的发现。因此,对慢性、病史良性的心前区疼痛患儿,应进行随访及反复评价。

    值得重视的是,精神心理因素是当前儿童心前区不适的主要原因。在我们的研究中,这类儿童占一半以上,且临床上无明确的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脑电图均未发现异常改变(11例仅有无意义的轻度异常改变)。然而,部分患儿发作时可伴有明显的焦虑症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焦虑、大汗、面色潮红、恶心、腹痛、头昏等。大多数患儿均经休息、暗示、情绪调节及对症处理后缓解。心理医生研究亦发现,青春期儿童害怕生病,特别对心脏病的焦虑症是很常见的,多与家长有心脏病史或患儿过早开始独立生活有关。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本组52例中即发现1例,应引起临床重视。肥胖症等亦可引起心前区不适,需要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在儿童心前区不适的病因中,心脏器质性疾患者占的比较少,而多继发于精神、心理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慎重进行鉴别诊断。

    (收稿日期:2007-02-15), 百拇医药(刘冬梅 喻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