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103-02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活血法治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3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3~67岁,平均57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5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69岁,平均56.5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6.1年。两组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定。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1.3 排除标准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脏病患者,以及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中医辨证排除心阴亏损、寒凝心脉证型。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采用自拟参芪饮进行治疗,基本方:黄芪20 g,丹参20 g,川芎10 g,赤芍15 g,红花6 g,栝楼15 g,郁金12 g,枳壳10 g,当归15 g,地龙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400 ml混合,早晚各服1次,4周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4.2 对照组按常规方案进行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常用药物为消心痛、倍他乐克、硝酸甘油、小剂量阿司匹林等。有高血压、糖尿病者,进行降压降糖的对症治疗。
1.5 疗效观察
1.5.1 观察指标 建立观察病历,记录两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率、血压、伴随症状、舌苔、脉象、心肺听诊、肝脾触诊等情况。服药前后均检查两次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等。
1.5.2 疗效标准心绞痛的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伴随症状疗效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1.5.3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的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未有改善或加重。
, 百拇医药
1.5.4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ST段下降者经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在主要导联上倒置的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或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 mV以上,T波加深达25%以上,直立T波转为平坦,平坦T波转为倒置。
1.6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心绞痛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
2.2 心电图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 百拇医药
2.3 伴随症状比较
两组治疗后伴随症状比较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其病位在心,与五脏密切相关。《难经》云:“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肺主气,朝百脉,肺气虚弱,推动心血无力,肺不布津,酿生痰浊,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心失温煦;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心脉失其荣润,衍生脂液凝滞,心肌微循环受阻,心肌缺血而疼痛,从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等,尤以气虚血瘀为主。自拟参芪饮中黄芪补气,为益气要药,善于鼓动心血;红花、赤芍、丹参能活血化瘀;川芎行气活血止痛,为血中气药;当归、枳壳行气活血;郁金理气开郁;地龙解痉舒络;栝楼开胸涤痰散结;甘草益气通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具有增加冠脉储备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并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心脏代谢,抑制血小板内钙调蛋白和血小板功能;丹参具有抗凝血、促纤溶及较强的扩冠作用;川芎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减少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红花有较强的扩冠作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具有钙拮抗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滞性;赤芍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的作用。地龙含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诸药合用,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定[J].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41.
(收稿日期:2007-01-24), http://www.100md.com(石军民 罗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