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464909
追着机会的脚步成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1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10期
     把荣誉当催化剂

    2007年1月23日。“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农村城市化工作会”如期开幕,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从主席台上接过荣誉证书,杨守忠再一次感受到了肩头责任的分量,而这种分量,曾不止一次给他以动力。

    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北京市第二届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面对这些荣誉、这些称号,杨守忠意味深长地说,其实,每一个荣誉,都是一次心灵的催动,就像在攀爬着楼梯,走过一个台阶,还有更高的台阶在等着你,让你永远都向往着目标而不知疲倦。

    从知青到万元户

    1974年,18岁的杨守忠走出了校园,来到了朝阳区双桥农场。
, http://www.100md.com
    杨守忠说:“那是个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刚到农场时,因为不是正式职工,我们的身份只能算是‘插场’,与当时知青下乡插队性质差不多。我后来被分到农场的科技站,主要是研究水稻、小麦的种植技术,这让我好一阵子高兴,以为那是一水儿穿白大褂的轻松活儿。”

    接下来的事情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被分配的活儿是搞运输。跟车装卸,况且,还是辆马车。但年轻的杨守忠很快调整好心态,把自己从当技术员的梦想中拖回到车把式的位置。

    半年过去了,农场的兽药车间缺一名修理工的消息不胫而走,杨守忠知道后,申请调了过去。当他被派到上海培训半年回到北京时,原来的车间已改成了药厂。从此,他又成了药厂的一名修理工。

    1977年,“知青”们陆续返城,杨守忠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领导答应了他学习驾驶技术的请求。于是,他由小车到大车,开始了他的驾驶生涯。

    就在这时,人生的第一个机遇垂青了他。
, 百拇医药
    1981年,农场决定把富余出来的三辆大卡车从车队中分离出去,让个人承包。杨守忠又一次主动站了出来,当年,他不仅完成了承包任务,还成了轰动一时的万元户。

    走上制药的道路

    1987年,事业的帷幕徐徐为杨守忠拉开了。

    这一年,朝阳区管庄乡着手双桥制药一分厂的筹建工作,杨守忠成了第一任法人代表,这是他医药生涯的开端。

    杨守忠说:“说是制药厂,其实是一片荒凉,当时是既没有产品,也不会做原料药,所有的工作也就是给外贸公司做分装。一开始是十来个工人把分成小包装的蜂王浆按出口要求贴上标签装盒装箱,接着是葡萄糖等。”

    “但这种包装活并不好找。”杨守忠强调说。

    当时,河北省石家庄有个生产葡萄糖的知名企业,为了能接到这个企业的分装活,杨守忠头天下午就自己开车赶到石家庄,把车停在厂门口排上了队,自己则在车厢里睡了一个晚上。
, http://www.100md.com
    天道酬勤。1989年,双桥制药一分厂通过北京市卫生局验收,并获准生产原料药和制剂。1990年,双桥制药一分厂的隶属关系、资金、设备等与双桥农场完全脱钩,更名为燕京制药厂。

    在药交会上找到机会

    1991年,全国医药界在江苏南京召开原料药供货会,善于抢抓机遇的杨守忠到北京市医药供应公司报名参会,人家一查,说燕京制药厂名字很大,其实只是分装厂,连原料药都生产不了,无法安排参会。

    杨守忠一听急了,但他不甘心,立即自己开车踏上了去南京的征途。

    三天会议期间,晚上,他们一行三人在车里挤着睡觉,白天,到会场内外寻找信息。

    杨守忠发现,会场里有生产厂家贴出“小字报”求购醋酸钠、氯化钠等用于透析的原料药。他回京一了解,这几种药,北京的很多厂家根本不生产,全国也很少生产。
, 百拇医药
    杨守忠像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异常,这些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原料药竟然没有厂家生产?这不正给自己一个机遇么?

    时不我待,杨守忠立即着手上马,并开始大批量生产。

    第二年,全国医药界原料药供应会在上海召开,杨守忠旗下的燕京制药厂名正言顺地参会。在这次会议上,燕京制药厂的原料药全部卖了出去。

    这之后,燕京制药厂成为了生产近30种原料药的知名厂家。

    回忆起建厂之初,杨守忠不免惭愧地说:“当时拿着产品简介和样品去医药公司、医院推销时,一次不行,再去两次、三次,我们靠的不仅是高质量的药品,还有我们的诚意,还有我们的真情。”

    杨守忠说:“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好的产品是必需的,但是怎么才会有好的产品呢?这些都来源于技术,来源于人才。”
, 百拇医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能够进入燕京制药厂的只有两种人,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人才。

    杨守忠利用地处京郊的优势,经常邀请医药界的专家来厂里讲课或者培训,在此过程中,燕京制药厂引进了一大批医药、计算机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全厂从库房管理到生产、销售、财务管理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

    杨守忠还想到了联姻。为了生产出高端产品,他和博尔达医药开发公司开始牵手。

    博尔达医药开发公司是一家有海归学者参与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虽然人员不多。但技术力量却很强。燕京制药厂的新办公楼建好后。杨守忠把博尔达医药开发公司请来了。从此,燕京制药厂如虎添翼。

    博尔达医药开发公司为何愿意来?因为这里地处京郊,处于长安街的延伸地带,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再者,燕京制药厂有着良好的管理和生产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 http://www.100md.com
    而对于燕京制药厂来说,凭当时的规模,短期内不可能组建高档次的新药研发机构,许多市场机遇因此擦肩而过,而把博尔达医药开发公司请进厂里,不但能节约大量用于研发药品的经费,还能加速新药的开发,一举两得。

    燕京制药和博尔达医药开发公司创造了一种生产和研发企业间的最佳合作模式。杨守忠介绍说:“开发一项医药产品,从产品到临床,时间跨度为5年,也就是说,药品生产出来,能不能得到推广,5年后才能知晓。一个企业如没有高科技,只是胡蒙瞎碰,5年下来,不但能把病人拖死,企业也会被拖得体无完肤。”

    杨守忠说:“付出很简单,难在付出后能否有收获。”

    求福要求万代福

    “治病当治天下病,求福要求万代福”。在杨守忠的心中,个人的身体再重要,不如企业的发展重要。企业的发展再重要,也不如百姓的幸福安康重要。
, 百拇医药
    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京城,杨守忠告诫职工尽量少出门,而自己却亲自驾车购回了一批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品回来,给职工逐一注射。

    “非典”肆虐,百姓惶恐,杨守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他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市药监局申请生产防“非典”的消毒液,在得到批准后,他和全厂职工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加班加点、昼夜不息,终于完成了小试、中试和批量生产的全部过程。由于燕京制药厂的无私奉献,使北京部分地区消毒液断档的情况得以扭转,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弹药”。

    人们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次,正值深夜12时,一位住在厂里的女工突然发高烧,同室的工人就试着拨通了杨守忠家里的电话。杨守忠一听,答道“等着”。几分钟后,他就赶到厂里把女工送到了医院,跑前跑后,直到女工脱离了危险,此时,时间已是凌晨4时。

    一位外地的大学生成了燕京制药厂的职工,杨守忠知道他因为没有房子一直没结婚就把一间宿舍布置成新房,在酒店定好酒席,并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接来了新娘。

    杨守忠温馨的情怀激励着全厂职工主人公般地奉献着。

    2006年底,燕京制药厂改制成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已拥有资产上亿元,自主创新产品达100多种,全年完成利税420万元;在人员结构配置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15%,技术层面人员占49%。杨守忠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杨守忠说,董事长不是神,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尽众之智”,董事长的两只眼睛才能变成千只眼睛,董事长的两只手才能变成千只手。, http://www.100md.com(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