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479444
大黄甘草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肠炎3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14期
     [关键词]大黄甘草汤;小儿急性肠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15-01

    小儿肠炎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夏秋之季,可呈流行趋势,多见于二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吐、泻为主要症状。祖国医学则为“呕吐”“泄泻”之范畴,病程短、 病势急、最易耗伤气液。目前,对此病的治疗可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效果较满意。中药选方中我们选用《金贵要略》之大黄、甘草汤进行加减给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 3~ 6个月8例,6个月~1岁16例,l岁~3岁6例,病程最短6 h,最长的2 d。其中有24例虽经西药治疗热退,而吐泻不愈,并伴有轻至中度脱水。

    1.2 诊断标准

    ①发病于夏秋季节;②泻泄水样或蛋花汤样便,5次/d以上,口渴多饮,呕吐 3~4次/d或欲呕未吐,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或白;③大便常规:仅见脂肪球;④脱水程度按全国儿科统一教材规定指标。

    1.3 治疗方法

    大黄3 g、葛根6 g、甘草3 g,加水200 ml煎二次至150 ml,分数次口服,每日一剂。伴有脾虚者可加山药、党参、扁豆、白术,各10 g。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服药1~2 d内大便形状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

    好转:服药1~2 d便次明显减少,便变稠,其他症状消失。

    无效:服药 1~2 d后,吐、泻症状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愈27例占,90%;好转2例,占6.7%;无效1例,占3.3%。

    3 讨论

    大黄甘草汤为张仲景《金贵要略》之方,主治实热阻于胃肠、胃气不降之呕吐,作为下泻之用方。我们减少大黄用量通则可变,下剂为止泻之用。中医辨证小儿胃肠炎一般多因伤食、外感、湿热所致,又因小儿机体嫩弱,血气未充,脏腑未坚,既便感受风寒之邪亦易入里化热,胃素存热而外邪客之,即出现吐泻之。症以甘草配大黄,引清热之功,用葛根生津止泻之效,收到较满意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及先辈的经验指导,对大黄甘草汤进行变通,将大黄、甘草原剂量比由4∶1改为1∶l,并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葛根、扁豆、山药等药。使方剂起到清热、补益脾胃之气、生津止泻之功,而无泻下之弊。

    在运用大黄甘草汤时,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如发病季节为夏秋之节,临床症状以热、上吐、下泻、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苔腻黄最为重要。如属脾虚泻或寒泻绝对不能应用此方,并要掌握病情变化,症消即止,不宜久服。

    (收稿日期:2007-03-25), http://www.100md.com(黄嘉乔 范建场 王风仙 陈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