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中医院:“魔鬼制度”筑就“名医工程”
2007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初夏的阳光热烈又温馨,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天津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迎门而立的汉白玉华佗塑像,在阳光下注视着这个繁花似锦的大院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此前不久的4月29日,这家医院刚刚挂牌成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标志着该院的发展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开端。记者无意中在国际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到这家医院采访。和该院院长刁殿军刚一落座,他就掩饰不住一脸的高兴告诉记者:“我们刚刚结束了优秀护士表彰大会之后,随即又开展了一场礼仪表演活动,现在还没有结束呢。”
“护士和礼仪?这两个词语似乎有点儿距离啊?”记者下意识地问道。
“如果你了解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历程和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你也许就不会奇怪了。”刁殿军神秘地微笑着说。于是,记者的采访就围绕着这家医院呈“三级梯队”为构架的人才发展历程,开始了采访……
“魔鬼”制度
采访开始不久,记者就从刁殿军院长口中听到了一个有点儿“恐怖”的词汇——“魔鬼制度”。他说这是武清区中医院的工作人员们私下里形容他们的学习制度而打的比喻。这四个字,一下子就把这家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下的“功夫”,十分形象地传导给了记者。
武清区中医院始建于1988年,自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陈宝贵教授于1998年出任院长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人才培养规划——他们称之为“育人工程”。刁院长仅仅把该院目前实行的员工学习制度简略地说了几条,记者就立即领教了这套“魔鬼制度”的厉害——
“我们培养人才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和程序化的模式,这套制度说起来很繁杂,我简单地给你说几项比较能够体现其‘残酷性’的规定吧,比如说我们硬性规定被列为培养对象的64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坚持做读书笔记,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每周必须写出两篇。不但院领导和各科室领导经常抽查,而且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雷打不动地组织大家由审批老师点评读书笔记。点评不合格、或者被同事们评为‘最差’的,不但要受批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