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机制探讨(1)
第1页 |
参见附件(390KB,4页)。
[关键词]盐酸维拉帕米;阿片类;依赖
[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010-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的研究不断报道,从动物实验到人体应用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十几年的文献资料未见有关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的报道。笔者集这一时期文献结合个人经验,试就维拉帕米治疗阿片类依赖机制进行探讨,还望专家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1 阿片依赖的形成极为复杂,阿片受体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占重要地位
研究证明在大脑中确实有立体专一性阿片受体存在。海洛因吸收入人体后,迅速水解为吗啡,通过与不同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起到内源性阿片肽(如内啡肽)的相似作用[1,6]。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证实,阿片受体分为5个亚型(μ、δ、ε、κ、σ),如μ激动剂镇痛作用较强,σ激动剂表现为运动效应和情绪反应;σ激动剂左旋异构体的中等剂量产生幻觉与不快,上述效应可被纳洛酮所对抗。σ右旋异构体的大剂量可引起扩瞳、谵妄等效应纳洛酮不能对抗。并发现注入脑室κ激动剂可引起皮层癫痫样放电伴行为改变,此作用纳洛酮也不能对抗[2]。这些现象说明,还有一种非阿片活性受体存在于大脑组织内。
研究发现阿片类依赖及戒断与大脑中的兰斑核有密切关系。兰斑核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组成。其中有密集的阿片受体,是大脑和大脑皮层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主要来源。兰斑核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是阿片戒断的重要神经基质。阿片类通过受体抑制兰斑核异常放电。当形成阿片依赖后,一旦停用阿片类,便可引起兰斑核过度放电,引发戒断证状[3,4]。
可见阿片类的戒断反应至少有两个环节在起作用,首先是阿片受体在激动剂停用后引起的疼痛、运动效应和情绪反应。另一环节则是兰斑核异常放电,导致的癫痫样和躁狂样发作。阿片类依赖的戒断症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精神烦恼。其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的表症有不同的调控部位,前者位于大脑的伏核受体,后者位于导水管周围的灰质和兰斑核受体[4]。理想的治疗阿片类依赖脱毒药,必须控制阿片受体和兰斑核,这两个环节和相应的受体部位有明显作用,才能使阿片类依赖的脱毒治疗不出现戒断症状,在无痛苦下治疗成功。
2 阿片类依赖的治疗现状
当前治疗阿片类依赖的药物仍是以阿片受体激动剂如美沙酮、盐酸丁丙诺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0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