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31期
编号:11513614
抗乙肝的现代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31期
     2.3 恩替卡韦(entecavir)

    恩地卡韦为新型碳环2-脱氧鸟苷,在体内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形成活性的三磷酸化合物,拮抗HBV所需要天然底物脱氧鸟苷三磷酸(dGTP),在细胞内作用半衰期为15 h,在人体内不被肝细胞代谢,主要从肾脏排出。恩地卡韦的作用靶点为HBV的逆转录酶,可以在所有3个环节抑制HBV逆转录酶活性,包括碱基引导(base priming)、从mRNA前体反转录成负链以及HBV-DNA正链合成。

    在体外HBV-DNA转染的HepG32细胞的药物抗HBV实验中发现,它是现有抗HBV核苷类似物中作用最强的一种。其抗HBV作用大于LAM 1 000倍,并可降低肝组织中cccDNA量和病毒抗原量。不但对野毒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对基因突变株也具有同样的抑制作用,并且对拉米夫定、泛昔洛韦的耐药病毒株仍然敏感。美国FDA公布的资料表明[24],对于核苷类似物处治者,无论HBeAg阴性还是阳性,治疗48周后,恩地卡韦治疗组患者的组织学改善比率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HBV-DNA较基线的降低幅度以及血清ALT复常率,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5]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