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530201
慢性肝损伤家兔胆石症模型制作及成石因素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第34期
     实验中发现慢性肝损伤组家兔胆囊几乎均为针尖样胆沙,而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硬化组家兔胆囊中出现1mm左右大小的结石,光镜观察不同于高胆固醇膳食组的胆固醇结晶,并且能溶于NaOH溶液,形成的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与混合性结石。结合对其胆汁成分的分析,我们发现胆固醇组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损伤组与肝损伤胆固醇组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肝硬化组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组,而肝损伤胆固醇组有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但胆汁中总胆固醇变化不明显,且随着肝损伤严重,胆囊胆汁酸下降。

    3.3 肝超微结构病理变化与胆结石

    胆结石伴有肝脏的组织学改变具有普遍性,特别是胆管结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此已被众多的学者所认同。有学者认为胆囊结石病伴随的肝脏损害,很可能是胆囊结石的成因,而不是后果,也许它先于胆囊结石而存在,而胆囊结石病的反复发作,反过来加重原发性肝损害,Apstein进一步提出肝细胞合成分泌胆汁机制受损有可能是胆囊结石患者所存在的一系列肝胆道病理状态的启动扳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