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临床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肝硬化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虽然治疗药物很多,但均不够理想。干扰素具有排除和抑制乙肝病毒(HBV),减少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肝脏炎症的作用,亦可防止肝细胞基因突变的发生。但是由于普通短效干扰素-α易产生干扰素抗体,半衰期过短,血药浓度水平波动大,时间长,病人自身效果反应不够明显,用药时间相对漫长,可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词] 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65-01
我院感染科近年来收治肝病病人中乙型肝炎病人总数在60%以上,治疗中干扰素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干扰素不但能在HBV基因的复制、表达等多个环节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且能够调动宿主的免疫功能,从而形成双重机制的抗病毒活性,所以干扰素-α抗病毒的效果较好。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较高,复发率较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