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7年第36期 > 正文
编号:11798304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杨少鹏 吴玲英 赵宇菁 程新景
第1页

    参见附件(219KB,2页)。

     2.2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病灶数目的比较

    HCC、ICC患者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数目分别为50个和13个,均多于常规超声(37个和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 P<0.01;χ2=6.35, P<0.05)。见表1。

    与常规超声比较, ☆ P<0.05,★ P<0.01

    2.3 超声造影前后血流分级比较

    造影后动脉相病灶血流Ⅲ~Ⅳ级27例(60.0%) ,高于造影前Ⅲ~Ⅳ级的4例(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 P<0.01)。见表2。

    2.4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比较

    HCC、ICC患者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为93.8%和84.7%,高于常规超声的诊断正确率(75.0%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 P<0.05;χ2=5.85, P<0.05),见表3。

    与常规超声比较, ☆ P<0.05,★ 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中HCC占90%以上,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ICC仅占原发性肝癌的5%。常规超声检查是筛查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诊断方法,但其特异性不高。彩色多普勒超声从血供和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肝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其对低速血流敏感性差,无法显示微小血管,而且受影响因素较多,如探测角度、肿瘤位置等[3]。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有明显差异,超声造影有望成为无创性评价肝肿瘤的微循环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的重要影像手段。目前,随着超声造影剂及造影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使超声造影诊断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可连续观察肿瘤组织血流灌注过程,动态分析肿瘤结节造影后各时相的增强表现,对肝脏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增强与CT媲美的效果,从而为病灶定性提供了可能性[4]。

    原发性肝癌多血供丰富,大部分肿瘤结节的血流信号较丰富,且以动脉供血为主[5],肿瘤血管网形态完整。超声造影在肝动脉相、门脉相可以显示肿瘤病灶与周围肝实质的明显差异。Tanaka等[6]认为在超声造影状态下,动脉相病灶呈整体或镶嵌状增强是HCC的重要特征,而ICC的病灶在动脉相至门脉相呈环状增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原发性肝癌表现典型,动脉相肿块增强,增强程度大于周围的肝实质。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增强血流的多普勒信号,可以直观、清晰、完整地显示原发性肝癌病灶的微细血管形态,明显提高对肿瘤血流检出的敏感度。超声造影下可见血管粗细不一、排列紊乱、生长密集,血管密度是正常肝组织的2~6倍。正由于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使其多在动脉相内即达到峰值水平,并在进入门脉相后,肝癌病灶内的造影剂较快地减弱,当门脉相、延迟相肝实质增强成高回声时,肝癌病灶相对于明亮的肝实质而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呈“快进快出”的特点。正是这种特异性增强表现,有力地提高了确定原发性肝癌的性质以及与其他肝肿瘤鉴别的能力。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超声造影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但是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中同样也存在局限性,如不能用多个不同的连续切面详细分析肝肿瘤造影改变,对一些少血管病灶的显像及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各种局灶性病损的造影表现有一定相互重叠现象等[7]。虽然如此,但是超声造影仍然优于常规多普勒血流显像,成为评估肝癌非手术治疗疗效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总之,超声造影技术能大大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日趋完善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超声造影将对肝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ang HJ,Lim HK,Lee WJ, et al.Focal hepatic lesions:evaluation with contrast enhanced grayscale harmonic US[J].Korean J Radiol,2003,4:91-100.

    [2]王文平,齐青,季正标,等.经周围静脉超声造影在肝内占位病变中的初步应用[J].上海医学杂志,2000,23(9):522-524.

    [3]魏瑞雪,王文平,丁红.肝肿瘤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与动态增强螺旋CT对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0):750-753.

    [4]Nicolau C,Catala V,Bru 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