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1808
中药药理学“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条件建设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4期
     [摘要] “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能明显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中药药理学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之间最富活力的结合点,也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运用“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这种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教育观念;创建必要的基础教学平台;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高素质的教师素质及其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 研究型学习;条件建设;中药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97-02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其中教学环节尤为关键,它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可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研究型学习”模式是被公认的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1~3],能明显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中药药理学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之间最富活力的结合点,也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药理学具有内涵丰富与外延广博的特点,由于它所涉及到很多知识点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因此对于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传授教材中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近现代研究概况是较困难的;相反对于学生,这种全方位的“课堂讲授”接受方式,则非常枯燥,易丧失学习兴趣。针对中药药理学课程的特点,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在教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和学生转变教育观念

    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从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渗透到课程中,能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着多方面的潜能,学生的潜能又是具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也是一种资源,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正是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了一个环境。古人日:“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身心均发育成熟的大学生,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广大教师的课程和教学观念得以重建:课程即经验,是一种研究假设;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当改变平时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探究、学会整合,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再死记硬背或是从书本上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经过思考、探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自己的感性认识给出“主观性”的解答。目前我们拟采取“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文献查阅及学生的兴趣→提出研究型课题→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课题设计→得出课题结论→讨论交流”的方案,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结合文献、实验等去探究中药药理学有关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实验参与积极的热情,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动机和意义十分明确,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从以往那种“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状态,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终身的行为。

    2基础教学平台的创建

    开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型学习”需要大量教学资源:图书、网络、科研实验条件、时间、经费等等。这种学习模式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很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要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学校必须在信息化硬件建设方面达到要求,使广大师生能方便、自由地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媒体,同时学校要为师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能检索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师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师生可以生活在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加强交流。其次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生要开展科研实验必须具有开放性的实验室以及相应的时间、经费提供。

    3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表现出多样化,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不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此在开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型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依据我校的教学条件、专业的特点、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实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目的。由于中药药理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课程密切相关,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这些课程基础而开展“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4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研究型课程的关键[4]。教师应当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注重知识更新、夯实学术基础。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是以问题为引导的,而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恰恰是搞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导师”如自己不具有博闻广见和做学问的学术功底,在研究型学习的教学工作中将很迷惘,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很难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各科的众多问题,所以广博的学术素质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成功前提。此外,作为教师除精通自己的专业理论外,还应熟悉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专和博的关系,构成了作为一名研究型学习背景下称职教师所需的知识底蕴。对中药药理学概念以及中药药理学现代应用等知识的教学,研究型教师常常将教学内容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索,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手段运用方面,研究型教师常注意挖掘实验的探究性,而且能通过实验展示的尽量安排实验,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实验。总之,教师应努力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5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进行“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深深体会到该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创建至关重要。评价体系是否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得到学生认可,关系着该模式是否能真正应用于中药药理学课程。目前我们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课堂讲授(基本内容)→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文献查阅及学生的兴趣→提出研究型课题→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课题设计→得出课题结论→讨论交流→成绩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5]。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或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了学生“自己做”的原则,因此探讨如何对研究型学习效果及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和创建评价体系则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探索,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评价的载体,我们认为可由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或写一份报告,或完成一项任务等都是合适的,不能仅局限于试卷上的分数。此外,让学生参与中药药理学科学研究,进行科研训练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综合分析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当学生面对具体的科研条件,如何根据掌握的基础知识、科研现象来分析新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新规律则需要重新学习、反复思考并有所创新,包含了学习、转化和应用的过程。以上过程的完成,可充分反映学生应用该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效果是一份报告、一次测试远远达不到的。总之,通过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仔细观察、记录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创新点,就能达到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

    综上,研究型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开展“研究型学习”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群体的学习过程,认识和解决一个中药药理学有关的“研究问题”,并非通过一节课、一本书、一门专业课和一种学习方式就能完成。但我们发现,在“研究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变高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在学习手段上,也能充分利用外界信息,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锻炼了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的进行,需要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及时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对设计方案提出改正意见,并且学校必须为教改创建基础教学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邹璐.国外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及其启示[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5,(Z1):29-30.

    [2]王友仁,姚睿,储剑波,等.探索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7-80.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和改革纲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艳枝.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2(4):57.

    [5]曾南,莫书蓉,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45.

    (收稿日期:2007-11-15), http://www.100md.com(莫书蓉 曾 南 沈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