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564747
许贤豪:为患者留住最美的记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6期
     “老年人不是社会的累赘,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应有的尊重。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尊重,是让整个社会理解做人的价值。”

    ——著名医学专家许贤豪教授如是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老年人的心智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我国现有65岁以上人口9 610万,按照65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5%估算,全国可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约500万。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卒中。那么老年人心智健康该如何维护,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诊治又有哪些新进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医学专家许贤豪教授。

    心理调整应从年轻时做起

    许贤豪教授任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医院神经科前主任、我国著名神经免疫学专家,在攻克重症肌无力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老年医学的研究,尤其是老年期痴呆的预防与诊治。
, 百拇医药
    记者:心理因素在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您认为社会、家庭,尤其是儿女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老年人的心智健康?

    许教授:过去,我们一般只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心态健康并不在意。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85%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老年人生理机能已经衰退,所以在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很容易出毛病。有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人情冷漠,孤独怨愤长期纠缠着自己,心理一直处在无所适从的紧张状态中,于是睡不好、吃不香,逐渐身体不支而病倒了;还有的老年人因待遇不公或对世事看不惯,或因后代不敬、不孝而愤懑不平,怨气难消,以致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接踵而来。所以,要对老年人关爱。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子女也要做好心理调节,要为老年人创造和谐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年人不是社会的累赘,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应有的尊重。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尊重,是让整个社会理解做人的价值。
, 百拇医药
    记者:老年人自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许教授:人老了,退休后很多以前可以做的工作不能做了,儿女长大了,对子女的掌控权也慢慢消失了,心理不平衡是自然的,这也是整个社会的人都有的一个过程,所以人应该从年轻时就调整好心态,做好准备,以免上了年纪后产生过大的心理落差。老人应调整心态,充实生活,保持心理平衡;人老赋闲,借此学一些东西,做一些事情,既可消除孤独寂寞,又有成就感;加强人际交往,不要禁锢自己;不要干涉子女和隔辈人的生活习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使家庭协调、和睦;情绪稳定。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要中国化、区域化

    记者:您做了大量的关于老年期痴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诊断标准是否与国外不同?

    许教授:人既是生物学的人,又是社会学的人。所谓生物学的人,简单概括就是吃、喝、拉、撒、睡;社会学的人就是人要受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的制约,这些国内国外一样。所以,老年期痴呆诊断的原则是一样的,但具体的诊断细节量表一定要中国化、区域化。“九五”期间老年期痴呆就已经作为我们重点的研究课题之一了,1996年开始有一个“十五”的攻关的课题;其后还负责北京市又一个“十五”攻关的题目《老年性痴呆的诊断量表规范化研究》。我们在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方面要拿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标准,不能完全机械地把国外的标准搬到中国来。而且我国地域广博,各地域的方言和生活习惯也不同,也不能用单一的指标作为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警惕老年期痴呆的早期信号

    记者:一般认为,人老了,记性不好是正常的,那么老年人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做相应的检查?

    许教授:防治老年期痴呆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因为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时治疗,就可以减缓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过程和改善症状,而一旦病情发展到了中后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

    如何做到及早发现呢?由于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表达、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精神症状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如果家属注意观察的话,发现老年期痴呆的一些早期信号就送老人到医院进行相关量表检查,以便尽早治疗。

    表现一:记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作为老年性痴呆的最早期表现之一,也是其核心症状,突出特点是近记忆力减退,即爱忘事。早期患者常表现为说完就忘、反复问同一问题、经常找东西、本来是上街去买菜却拿了篮子、忘了带钱等。这时候患者自己虽然也觉得有点问题,但却常常认为老了,脑子不行了并不在意。而患者家属也常常疏忽这些早期信号,尤其是因为早期患者虽然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但其远记忆相对保留,以至于亲属常认为患者记忆并不差,甚至很好,这种情况更值得引起亲属的注意。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中期患者会在近记忆力减退的基础上出现远记忆力减退,最终远近记忆力均出现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表现二:计算力下降。上街买菜、交水电费等本来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却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表现三:运动语言能力降低。患者常表现为唠里唠叨、辞不达意,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而说出来的话却没什么实际意义。早期表现为找词困难,随着病情发展,自发言语也越来越空洞,不能正确命名的现象日益明显。先是少用名词的命名能力受损,接着出现不能说出常用物品名称,见了熟人和亲属叫不上名或者把名字张冠李戴等。

    表现四:情绪低落。无缘无故地感觉郁闷、哀伤,做事说话迟缓、头脑迟钝,对事情缺乏兴趣、总有疲劳倦怠感,感觉哪儿都不舒服的同时,可能突然出现无理由的心绪不定,坐卧不安,容易感情失控等。

    表现五:人格改变和精神症状。本来很大方的人变得小气,有东西就东掖西藏,但常常发霉或被老鼠啃坏了都想不起;多疑猜忌,自己的东西找不到,就怀疑被别人偷了。

, 百拇医药     表现六:空间和时间定向障碍。早期在熟悉的环境也可以迷路,至中期,甚至在自己家中也发生定向障碍,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不知哪个床是自己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明显穿衣困难,拿起衣服不能判断其上下和左右,如裤子穿反等。时间定向障碍一般是上午或下午搞不清楚,甚至今天、明天、昨天搞不清楚。

    记者:请您讲讲一般家庭中若有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他成员应怎样做好护理工作。目前国内外有哪些较好的治疗方案?

    许教授:治疗是多方面的,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钙离子抑制剂等正在研究中,还有些对于老年期痴呆的记忆力、行为等的对症治疗的药物,但由于还不清楚疾病的发病机制,所以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其治疗最重要的是护理。国外护理方面一般由社会工作者承担,他们负责老人的药品发送和一般护理;国内这些护理工作多是由子女在家承担。由于对于这类患者是环境越熟悉越好,在这种层面上有些优点,但这类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且随着年龄倒金字塔的结构的日益显著,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 百拇医药
    迄今为止,老年期痴呆治疗的标准化也正在研究中。虽然现在还没有最好的根治办法,但是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问题终会得到解决。

    换位思考,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记者:患者对您的评价是技术高、医德高。请问您是如何与患者沟通的?

    许教授:印象最深的患者是协和的一位教授,1987年因患肺癌脊柱转移住院,我是他的主治医生。他清楚病情无法医治,半年后提出要求查查国外有无新进展,不甘心离开这个世界。作为医生一般是站在医者的角度,过于理性地看待患者,最好是换位思考,尽量体会患者的感受,例如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治疗应尽量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这件事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更感受到了人对美好生命的强烈希望和追求。

    还有一件事让我忘不了。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个严重的外地重症肌无力女孩,按病情应该行血浆置换最好。但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法价格昂贵,所以我一直迟疑未用,并把其详情告知了患者父亲。患者父亲感谢医生能为患者考虑,但最后他还是变卖了房子,为女儿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其后治疗效果非常好。事后我反思,若我们早些给患者行血浆置换,可能会省些钱。有时医生虽为患者考虑,但不一定能取得其预期的效果。
, 百拇医药
    我行医多年,经历过很多类似的事。医生只有拿出更多的时间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才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治疗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配合。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所以通过换位思考,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许贤豪简介

    许贤豪教授,卫生部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医院神经科前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医学专家,国际免疫学联合会前执委、国际多发性硬化协会、医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病学、神经免疫学、老年病学。擅长神经病学、神经免疫学、重症肌无力及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发表论文204篇,出版著作5部,如《神经免疫学》、《神经免疫临床》等。主要学术成果:《重症肌无力泛化自身免疫的提出易疲劳严重程度判定及临床免疫诊断新方法创立》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内每24小时免疫球蛋白合成率及脑脊液特异性抗原/抗体测定方法学及临床意义》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百拇医药(李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