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18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病例分为痰热清组和双黄连组,同时使用抗生素,不再加用其他化痰药。结果:痰热清组治疗肺炎的显效率为74%,总有效率94.3%且起效时间3~7 d与双黄连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对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关键词] 痰热清;晚期肺癌;肺炎
[中图分类号] R7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086-01
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疾病及化疗,放疗等因素,免疫力低下,易合并各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在各系统感染性疾病占首要位置。痰热清注射液是国家中药二类新药,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镇静的作用。我科于2004年7月~2005年10月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3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肺癌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痰热清组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35~82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鳞癌20例,腺瘤13例,大细胞癌2例;双黄连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33~81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鳞癌20例,腺癌13例,大细胞癌1例。
1.2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以发热,咳嗽,咳痰,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为主要诊断标准(按实用内科学之肺炎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病例随机分为痰热清组及双黄连组,同时使用头孢菌素或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不再加用其他痰药。
痰热清注射液(新谊医药集团·上海凯窨药业有限公司与北京继发堂中药研究所研制)每次20~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每次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每日 1次 ,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14 d。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X线胸片或CT的结果综合判断。具体为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胸片或胸CT示肺部炎性病灶完全吸收消散;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X线或胸CT炎性病灶消散达50%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或胸部CT炎性病灶无吸收消散或基本无吸收消散。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疗效见表1 ,痰热清组显效率74.29%,总有效率94.29%;双黄连组显效率41.18%,总有效率73.52%,两组比较,显效率(P=0.005)及总有效率(P=0.019)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起效时间见表2。
3 讨论
肺癌患者本身属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合并感染,晚期肺癌患者由于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缘故,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加之癌肿压迫阻塞气道,致气道狭窄变形,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合并肺部感染,且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致使病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因此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在晚期肺癌的姑息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治疗,长期反复的应用,使药效降低,细菌产生耐药性,易发生菌群失调合并二重感染,不良反应多,药物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故寻找毒副反应少,疗效确切的药物就成为迫切的需要。
国家二类新药痰热清注射液由5味动植物中药熊胆粉,山羊角,黄芩,金银花和连翘配伍形成,经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和抗惊等作用,具有抗生素所没有的对多种病毒抑制作用,并能增加抗体的防御机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是在双黄连、清开灵两种清热解毒中成药药方的基础上优越而成,文献报道治疗肺炎的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97.3%,退热止咳起效时间快。本组痰热清注射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显效率75.75%,总有效率93.94%,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与双黄连组对比有显著差异,且痰热清与清开灵在治疗起效时间上比较有显著差异,痰热清注射液组多于3~7 d见效,发热、咳嗽、咳痰上等症状体征及时控制,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亦缩短了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次更换抗生素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生二重感染的可能。
综上所述,痰热清对于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具有良好的清热降毒,化痰镇咳,抗感染,抗病毒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海峰,痰热清口服液治疗风热型咳嗽33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10-13.
[2]林育华.从痰热清注射液看中药新药开发[J].中国中药杂志,2004,24(2):96.
[3]熊旭东,周吉燕,曹康裕,等.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痰热清肺证)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97-98.
[4]任铁军,李发中.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J].医药论坛杂志,2005,23 (3):120-123.
(收稿日期:2007-12-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