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3期
编号:1160629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虚型妊娠恶阻2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虚型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香砂六君子汤内服,维生素B6针剂200 mg、维生素C针剂5.0 g每日1次静脉点滴,针刺内关,艾灸中脘、足三里。结果:治愈26例,好转2例,治愈率93%,好转率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虚型妊娠恶阻疗效确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胃虚;妊娠恶阻

    [中图分类号] R71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69-02

    妊娠恶阻,西医称作妊娠剧吐,轻者稍加饮食调理,妊娠3个月后多可恢复,而中、重度呕吐症状较重者,若不及时治疗,持续日久,常可致气阴两伤的严重症候,现代医学检查可有酸中毒、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故应及时治疗。本文运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西药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酌情配以针刺内关穴,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治疗胃虚型妊娠恶阻,取得良好效果。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最小24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勉强进食,稍多即吐9人,食入即吐者14人,闻食即吐者5人。所有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倦怠乏力。

    1.2方法

    1.2.1中药组方: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5 g,砂仁3 g(后下),生姜5片,大枣5枚。5剂,水煎服。

    1.2.2煎服法上药加水500 ml,文火煎30 ml,砂仁后下,取汁150 ml,再加水300 ml,文火煎,取汁150 ml,两煎相混,早晚各服150 ml。服药前用鲜芫荽一把,加苏叶、藿香各3 g,陈皮、砂仁各6 g,煮沸后倒入壶内,对准鼻孔,令其吸气,注意距离,勿烫伤;然后再饮生姜汁数滴,或先用生姜汁和薄粥 煮热稍饮,再将药汁分数次服下,勿吞服。
, 百拇医药
    1.2.3西药食入即吐或闻食即吐者,可先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5.0 g,维生素B6 200 mg静脉点滴,1个疗程3~5 d。

    1.2.4针灸[1]取内关穴毫针刺,用补法,手法宜轻,刺激量宜小,留针20~30 min,其间可间歇行针2~3次,每次2~3 min。足三里及中脘穴可艾灸,以局部潮红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虽然针灸后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慎用。

    2结果

    第1个疗程治愈23人,第2个疗程治愈3人,好转2人。治愈率93%,好转率7%。

    3讨论

    妊娠恶阻,西医又称作妊娠剧吐,即妊娠6~12周左右出现头昏厌食,恶闻食气或食入即吐、体倦懈怠、嗜食酸咸等证,《千金要方》称之为“阻病”、《产宝》称为子病,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病,若反复发作,不能自止者,可使孕妇迅速消瘦或诱发他病,甚者危及胎儿,故应及时治疗。临床上可分为肝热、痰湿、胃虚等许多证型,本文讨论的只是胃虚一证。其病机《校注妇人良方》谓“妊娠恶阻病……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医学入门》“子宫经络络于胃口,故逢食气引动精气冲上,必食吐尽精气乃安”。许润三[1]归纳为平素脾胃素虚寒,妊娠以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冲脉录属于阳明),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随逆气上冲而致呕吐。治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多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中的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安胎,法半夏降逆止呕。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妇人科》曾谓:“半夏有胎动之性,不可轻用。”但本文作者用其治疗恶阻多年,效果颇佳,未见胎动不安之象,只是生半夏中的有毒成分刺激人的舌、咽、喉,常使人舌、咽、口腔产生麻木肿痛感、流涎,甚则呕吐、窒息,所以每每都用制半夏以减轻毒性。砂仁醒脾和胃,《药品化义》中说:“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动不安,依此运行和气。”可见,砂仁能行气和中,为安胎之要药,陈皮理气和中,大枣补脾建中,养血安神,使脾运得健,胃气得降,其呕自止,甘草调和诸药,本方减木香,防其伤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砂六君子汤中的四君汤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改善肠道黏膜免疫,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抗溃疡,保肝之功效[2]。砂仁有芳香健胃的作用,可促进胃的机能、消化液的分泌,并可排除消化管内的积气[3]。本方用药轻清宣降,未予重坠之品,共奏健脾和胃、顺气降逆之效,使呕自平、胎自安。妊娠早期,胞胎未固,所以仅取针刺内关降逆止呕,手法要轻,免得影响胎气。内关穴[4]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通阴维脉;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胸闷、胃痛、呕吐等症,实验证实,针刺内关对胃肠功能(胃酸分泌、胃肠运动机能)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有临床报道,针刺内关对神经性呕吐及手术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较好。针刺内关对心功能有显著的双向调整作用。中脘隶属任脉,是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主治胃痛、腹胀、吞酸、呃逆、呕吐、泄泻等症。据报道,指压中脘后,在X线下可观察到胃蠕动增强,110例患者中有94例蠕动波频增加,波速加快,原幽门痉挛状态解除。还有人发现针刺中脘对小肠(尤其是对空肠)的蠕动也有促进作用。艾灸“中脘穴”,隔日1次,共3 d,结果发现肝、脾腹腔的巨噬细胞活动性增强,尤其是肝和腹腔的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更显著。足三里隶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的下合穴,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针刺足三里对人和大鼠、豚鼠、家兔等动物的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以胃电图、胃张力和胃蠕动频率及胃排空时间为指标观察,发现原蠕动过强者针刺足三里后可使之减弱;反之,原活动较弱者,针刺足三里后可见其增强。针刺足三里对胃的总酸、游离酸、胃蛋白酶、脂肪酶等分泌功能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还有实验表明,针刺“足三里”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的胰蛋白酶浓度及排出量,抑制胰腺对胰酶的分泌。足三里的这种作用对胰腺有保护作用;维生素C能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保持细胞间质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降低细胞间质的通透性;大量使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铁在肠内的吸收,可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6是氨基酸代谢中重要酶类的辅酶[5],参与氨基酸代谢,也参与脂肪代谢,用于维生素B6缺乏症,可用于妊娠、放射线、抗癌药物引起的呕吐。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中药、西药、针灸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妊娠呕吐,效果良好,值得同道尝试。

    [参考文献]

    [1]许润三.中医妇科临床证治系列讲座[J].中级医刊,1993,28(7):53-56.

    [2]周海平,孔增科,王永梅,等.常用方剂药理与临床应用[J].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9,151.

    [3]宋子成.中药风险速查[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5-106.

    [4]郭成杰,殷克敬,邓春雷,等.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56-147.

    [5]薛存良,孙琛,陈红专,等.精编实用药物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54-556.

    (收稿日期:2008-02-18), 百拇医药(李 霞 夏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