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4期
编号:11605178
急诊室护士发生锐器刺伤的原因与防护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2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14期
     [关键词] 急诊室;护士;锐器;刺伤;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53-02

    急诊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频繁和各类急、危、重症或灾害、事故等所致的外伤接触,常常接触注射器、刀剪、缝针等锐利器械,因此易发生锐器刺伤。另外,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急诊室是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发科室,常常发生锐器刺伤事件。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针刺伤或接触血液而感染HIV的机率为0.3%,医务人员被HCV污染的锐器损伤而感染的机率为1.8%[1]。工作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就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急诊护士的锐器损伤的防护十分必要。

    1锐器刺伤的原因

    1.1护理人员防护意识缺乏,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
, 百拇医药
    据曹蕾报道:有27.95%的护士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有26.18%的护士对病人进行处置时不了解病人有血液传播疾病,有62.99%的护士进行危险操作时不戴手套,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

    1.2工作粗心大意,操作方法不当

    有很多护士工作时常常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或直接用手取针头、浸泡针头、收废弃针头或将使用过的缝针、针尖直接丢弃于一般的塑料袋中。用后的注射器及缝针、刀片不及时处理等,这些操作过程都易发生锐器刺伤,还有为不合作的病人进行注射时缺乏必要的协作等。

    1.3急诊科护士工作量大、节奏快,忽略防护意识

    由于抢救病人时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发生针刺伤的频率较高。

    1.4工作态度消极、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
, 百拇医药
    部分护士工作中粗心大意、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往往易发生锐器刺伤。

    1.5工作环境

    研究发现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锐器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闲杂人员较多,工作环境噪杂,操作空间狭窄,无意中会发生挤碰,亦可发生锐器刺伤。

    1.6患者与家属的不理解

    急诊抢救时,病人家属情绪激动,与护士发生纠纷,分散了护士的注意力,使护士情绪波动,易发生锐器刺伤。

    2防护对策

    2.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随着经血液传播疾病,尤其是感染HBV、HCV、HIV病人的急剧增多,急诊护士接触病人的血液的机会相应增多,她们接触利器,被利器刺伤的机会也随之加大。发生锐器刺伤给护士造成了身心伤害,而且增加社会及个人的经济负担。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锐器刺伤的危害性,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医院通过对急诊护士,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办培训班,使急诊护士认识锐器刺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2]。
, 百拇医药
    2.2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3],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小心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手回套针头帽,采用单手套针帽技术,禁止用手拔掉注射器针头,禁止用手弄弯或弄直针头,禁止用手转移未套帽的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操作时必须有他人协助。医院提供锐器盒,到病人床旁注射时携带锐器盒,以便及时回收针头,减少污染针头裸露的时间,避免引发针刺伤。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手术后处理手术器械时必须戴手套,手术刀片的装卸必须使用持针器,避免直接用手拆卸。

    2.3使用可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

    为病人抽血时,医院提供真空采血系统,输液时采用无针密封输液针头,可自动回套的针头、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盒等,减少护士被针刺伤的几率。

    2.4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 百拇医药
    据报道,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地减少医务人员被刺伤的次数,故医院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操作者工作时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域整洁。

    2.5做好预防接种

    定期为急诊护士体检,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给予注射乙肝疫苗,以有效预防HBV感染的危险性。

    3锐器刺伤后的处理

    3.1正确及时地处理

    被锐器刺伤后正确的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根据英国医学会(BMA)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4]。紧急处理方法: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血液流出,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口。

    3.2 接种疫苗
, 百拇医药
    受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受HCV污染的针刺伤,处理伤口后应在6~8个月内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是否感染[5]。HIV感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

    4讨论

    由于职业的关系,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的高危人群,据报道平均每年大约有80万人被针刺伤,其中护士占80%以上。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根据报道:在美国艾滋病病人中,有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有63%是护士,战斗在急诊一线的护士,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抢救工作,为病人输液、输血、伤口包扎等工作,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性,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因此,各医院应尽快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针刺伤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感染。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李应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4.

    [2]胡利君.护理人员被锐器损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4,94(7):816.

    [3]曾燕.急诊护士护理道德与护理质量的因果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77-78.

    [4]侯美凤.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6.

    [5]张秀芳.工作时不慎被注射器针头刺伤怎么办?[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8):384.

    (收稿日期:2008-01-21), http://www.100md.com(贾 丹 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