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15期
编号:11622054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李海波
第1页

    参见附件(1365KB,2页)。

     [摘要]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惠普New 1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 ICA)颅外段管腔内径及内膜-中膜厚度(IMT) ,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部位、数量。晨采空腹血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血TC、TG、HDL-C、LDL-C、VLDL-C及血糖,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56-02

    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和我国,脑梗死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头号杀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通过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其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斑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10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血TC、TG、HDL-C、LDL-C、VLDL-C、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2~82岁,平均(62±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48~72 h内经CT或MRI证实;除外心原性栓子所致的脑栓塞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6~76岁,平均(6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颈动脉超声:采用美国惠普New 1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使用探头频率为8~14 MHz,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管腔内径及内膜-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部位、数量参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2]:①IMT≥1.1 mm为内膜增厚, IMT≥1.2 mm为斑块形成;②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低回声且表面粗糙不平者为软斑,强回声且表面光滑者为硬斑。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晨采空腹血分别检测TC、TG、HDL-C、LDL-C、VLDL-C,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的LIFES-CAN血糖仪测定早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