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现象:在医学和文学的时空自由穿梭(1)
著名学者林亚光说,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的专家,偶尔写作几篇文学作品,不稀罕,但笔名王雨的王志刚教授却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都同时达到了不寻常的高度,他似乎长着两个脑子,可以轮流开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形象思维,这就是发人深思的——
2008年4月中旬,“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医学新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有国内外众多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学者参加的盛会,会议以超声造影、实时三维超声、介入超声、超声功能参数成像等新技术为主题,对超声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作深入的研讨。会议将会促进我国超声医学事业的发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的王威琪院士、张运院士;国内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徐智章、张缙熙、王新房教授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姜玉新教授等。有十多位国外专家到会。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重庆市超声学会主任王志刚教授在会上作了《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的专题学术报告。
会议结束后,记者和王志刚教授取得联系,期待就超声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对他做一次专访,但因为汶川大地震,医院和王教授本人都忙,采访一直不能如愿进行。6月25日,当记者再次拨通王教授的电话时,他去了德阳灾区,看望在那里抗震救灾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这一次,在电话里,王教授和记者谈起了他的超声影像学研究和他的文学创作。
, http://www.100md.com
捕捉细节 独辟蹊径
王志刚教授近年来的研究课题,主要是“超声微泡造影剂携靶基因治疗及其声像图监控研究”。说到这一点,王教授笑道,他几乎是用捕捉小说素材的方式,捕捉住了这个研究课题。
两年前的一次世界性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一位外国专家关于“基因治疗可用微泡实现”的谈话,吸引了他的注意。会后,王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搜索相关信息,得知目前世界上关于此课题的文章寥寥无几,在国内更是一片空白,于是果断地决定着手进行“超声微泡造影剂携靶基因治疗及其声像图监控研究”这一“准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的“超声微泡造影剂携靶基因治疗及其声像图监控研究”,最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为130万元。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诊技术,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而超声微泡造影剂不仅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率,还有可能作为基因或药物转染的载体,应用于治疗领域。随着影像学逐渐向分子影像学发展,超声分子影像学这一概念也被明确提出,这就是将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包括纳米技术)等与超声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携基因或药物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就属于这一范畴,而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项研究由博士生导师王志刚教授任课题组组长。这个课题组研究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定位控释方法和高分子聚合材料声学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受理。今年5月和6月,课题组连续参加了首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论坛和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并在大会发言交流。
, 百拇医药
王教授说,课题通过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是对他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把根治许多难治性疾病的希望寄托在基因药物上,但是当前基因治疗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安全、有效、有组织特异性和靶向性的基因转载系统,缺乏稳定的表达和转录后的宿主反应等。
通过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或药物定位释放技术,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无创、高效、简便的方法。基本原理为声场内的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后,其产生的空化或机械效应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并致直径≤7微米的微血管破裂,内皮细胞间隙增宽,从而使靶基因或药物通过破裂的微血管和内皮细胞间隙到达组织细胞内。同时,利用超声波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击碎靶组织内的微泡,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增大基因或药物在局部的浓度,增强其疗效,可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更为有利的是:超声检测可实时同步提供解剖结构、血流和血流灌注功能等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信息。“超声组织定征”可反映组织的某些特性。组织声学造影可对局部组织血进行量化测定,可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组织声像图的改变,评价其效果。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将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结合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在行进中寻求突破
“人一辈子不可能有完全停下来的时候,当既定目标实现以后,新的目标又在催人奋进。”王志刚教授说,他们对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基因或药物释放的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超声在破坏微泡的过程中,会使细胞膜上出现可逆声孔。还发现,一定能量的超声破坏微泡可以促进基因转染或者药物释放,但能量过大时,则会使组织受到损伤。他们进行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发现,一定能量的超声破坏微泡对质粒基因作用后不会引起质粒结构的改变。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探索最佳的靶向治疗新方法。
王志刚教授说,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已经被证明有很强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裂的作用,少量的VEGF表达仍能发挥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作用。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并可促进缺血心肌组织新生血管。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方面,由于造影剂微泡的直径缩小(<8微米),使其能经外周静脉注射后通过肺循环最终到达靶组织;另一方面,造影剂微泡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可以观察到造影剂在感兴趣区的组织中的情况。各类新型的造影剂,如白蛋白、脂质、表面活性剂类,以及具有广阔前景的高分子材料的造影剂相继出现。
, 百拇医药
王志刚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已经成功研制出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这种微泡造影剂具有以下特点:微泡均匀度极好:可以根据需要将微泡直径从数百纳米调整至数微米;可以实现基因或者药物的缓释;可以包裹基因药物,制成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
据王志刚教授介绍,肿瘤滋养血管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用低功率超声破坏微泡可引起肿瘤血管栓塞,在体外实验中也发现超声破坏微泡可使肿瘤细胞发生溶解、凋亡。
王志刚教授认为,随着影像学逐渐向分子影像学发展,超声分子影像学这一概念也应被明确提出来。它是将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学等与超声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携基因或药物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属于这一范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微泡造影剂将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学让人生多姿多彩
以第一主研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一主研获省、直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1项;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产品批文1项;第一主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3项等。以课题副组长获国家863项目1项。在国内外SCI、CSCD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1篇……说起这些医学成就,人们叫他“王志刚”。
他发表、出版了诸多文学作品,说起这些文学成就,人们叫他“王雨”。, http://www.100md.com(何 晓)
2008年4月中旬,“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医学新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这是一次有国内外众多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学者参加的盛会,会议以超声造影、实时三维超声、介入超声、超声功能参数成像等新技术为主题,对超声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作深入的研讨。会议将会促进我国超声医学事业的发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工程院的王威琪院士、张运院士;国内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徐智章、张缙熙、王新房教授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主任、北京协和医院姜玉新教授等。有十多位国外专家到会。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重庆市超声学会主任王志刚教授在会上作了《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的专题学术报告。
会议结束后,记者和王志刚教授取得联系,期待就超声分子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对他做一次专访,但因为汶川大地震,医院和王教授本人都忙,采访一直不能如愿进行。6月25日,当记者再次拨通王教授的电话时,他去了德阳灾区,看望在那里抗震救灾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队。这一次,在电话里,王教授和记者谈起了他的超声影像学研究和他的文学创作。
, http://www.100md.com
捕捉细节 独辟蹊径
王志刚教授近年来的研究课题,主要是“超声微泡造影剂携靶基因治疗及其声像图监控研究”。说到这一点,王教授笑道,他几乎是用捕捉小说素材的方式,捕捉住了这个研究课题。
两年前的一次世界性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一位外国专家关于“基因治疗可用微泡实现”的谈话,吸引了他的注意。会后,王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搜索相关信息,得知目前世界上关于此课题的文章寥寥无几,在国内更是一片空白,于是果断地决定着手进行“超声微泡造影剂携靶基因治疗及其声像图监控研究”这一“准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的“超声微泡造影剂携靶基因治疗及其声像图监控研究”,最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为130万元。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诊技术,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而超声微泡造影剂不仅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率,还有可能作为基因或药物转染的载体,应用于治疗领域。随着影像学逐渐向分子影像学发展,超声分子影像学这一概念也被明确提出,这就是将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包括纳米技术)等与超声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携基因或药物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就属于这一范畴,而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项研究由博士生导师王志刚教授任课题组组长。这个课题组研究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定位控释方法和高分子聚合材料声学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受理。今年5月和6月,课题组连续参加了首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论坛和首届国际医学影像学暨介入医学学术会,并在大会发言交流。
, 百拇医药
王教授说,课题通过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是对他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把根治许多难治性疾病的希望寄托在基因药物上,但是当前基因治疗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安全、有效、有组织特异性和靶向性的基因转载系统,缺乏稳定的表达和转录后的宿主反应等。
通过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或药物定位释放技术,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无创、高效、简便的方法。基本原理为声场内的超声波破坏微泡造影剂后,其产生的空化或机械效应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并致直径≤7微米的微血管破裂,内皮细胞间隙增宽,从而使靶基因或药物通过破裂的微血管和内皮细胞间隙到达组织细胞内。同时,利用超声波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击碎靶组织内的微泡,提高治疗的靶向性,增大基因或药物在局部的浓度,增强其疗效,可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更为有利的是:超声检测可实时同步提供解剖结构、血流和血流灌注功能等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信息。“超声组织定征”可反映组织的某些特性。组织声学造影可对局部组织血进行量化测定,可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组织声像图的改变,评价其效果。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有可能为临床提供一种将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结合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在行进中寻求突破
“人一辈子不可能有完全停下来的时候,当既定目标实现以后,新的目标又在催人奋进。”王志刚教授说,他们对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基因或药物释放的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超声在破坏微泡的过程中,会使细胞膜上出现可逆声孔。还发现,一定能量的超声破坏微泡可以促进基因转染或者药物释放,但能量过大时,则会使组织受到损伤。他们进行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发现,一定能量的超声破坏微泡对质粒基因作用后不会引起质粒结构的改变。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探索最佳的靶向治疗新方法。
王志刚教授说,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已经被证明有很强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裂的作用,少量的VEGF表达仍能发挥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作用。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VEGF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的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增强大鼠心肌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并可促进缺血心肌组织新生血管。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方面,由于造影剂微泡的直径缩小(<8微米),使其能经外周静脉注射后通过肺循环最终到达靶组织;另一方面,造影剂微泡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可以观察到造影剂在感兴趣区的组织中的情况。各类新型的造影剂,如白蛋白、脂质、表面活性剂类,以及具有广阔前景的高分子材料的造影剂相继出现。
, 百拇医药
王志刚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已经成功研制出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这种微泡造影剂具有以下特点:微泡均匀度极好:可以根据需要将微泡直径从数百纳米调整至数微米;可以实现基因或者药物的缓释;可以包裹基因药物,制成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
据王志刚教授介绍,肿瘤滋养血管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用低功率超声破坏微泡可引起肿瘤血管栓塞,在体外实验中也发现超声破坏微泡可使肿瘤细胞发生溶解、凋亡。
王志刚教授认为,随着影像学逐渐向分子影像学发展,超声分子影像学这一概念也应被明确提出来。它是将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学等与超声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携基因或药物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属于这一范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微泡造影剂将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学让人生多姿多彩
以第一主研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一主研获省、直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1项;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产品批文1项;第一主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3项等。以课题副组长获国家863项目1项。在国内外SCI、CSCD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1篇……说起这些医学成就,人们叫他“王志刚”。
他发表、出版了诸多文学作品,说起这些文学成就,人们叫他“王雨”。, http://www.100md.com(何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