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静脉应用中的血管防护措施
参见附件(738kb)。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甘露醇对血管损伤的防止方法。方法:选用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防护组:常规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静脉输液,另增加防护措施,采取良好的血管,甘露醇加温,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避免液体滴注速度超标准过快,液体输注后局部热敷。对照组:采取常规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静脉输液,不采用任何特别的措施。结果:防护组:局部疼痛,血管变硬,管腔狭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可比性。结论:我们通过采用特别防护措施,能够明显地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关键词] 甘露醇;血管防护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23-01
在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是临床医生治疗的目的[1]。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甘露醇是脑血管疾病和脑外伤及脑外手术后常用的纠正脑水肿和治疗其他组织水肿的一种药物。但在静脉滴注时,由于药物的高渗性和微粒因素,可使局部静脉出现疼痛、管腔变硬、弹性减退、不充盈、管腔闭塞等现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造成再输液困难,其静脉防护一直为护理界所关注。我院2004年3月~2004年7月,对静脉应用甘露醇的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新入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58例,男180例,女78例;年龄5~72岁,其中,颅脑损伤110例,脑出血85例,脑梗死63例。并随机分为静脉防护组130例和对照组1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防护组采取防护措施 包括:①选择粗且直的弹性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手足背静脉;输液过程勤观察,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约束。②输液处有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使血管壁能够得以修复。③经济条件好可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减少穿刺点局部刺激。④甘露醇加温,尽可能使甘露醇保持在35℃左右。⑤避免液体滴注速度超标准过快,使用7号针头做静脉穿刺,无需加压,抬高液体瓶距穿刺点100 cm以上即可,使250 ml甘露醇在25~35 min滴完。⑥输液肢体局部采取保暖措施,冬天可用72~74℃热水袋,夏天可盖一干毛巾;拔针时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至上方约2 cm处,时间不少于1 min。⑦液体输注后局部热敷,采用温盐水局部热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
1.2.2 对照组所用方法对照组仍按常规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静脉输液。不采用任何特别的措施。
1.2.3 观察方法穿刺部位有酸痛胀麻不适感觉的为轻度刺激症;局部刺激沿静脉向远处放射者为中度刺激症;局部症状较重并伴有烦躁、心率加快难以耐受者为重度刺激症;自用甘露醇10~20 d内观察静脉注射部位,有疼痛、血管变硬呈硬条索状、弹性消失、管腔闭塞、静脉截流、不能做静脉穿刺者为静脉炎。
2 结果
两组静脉损伤程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20%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其渗透性利尿作用可使组织压很快降低[2],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并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而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对局部静脉造成严重损伤。为此,笔者采用严格选择和使用静脉,在同一静脉不得连续使用,且同一静脉局部注射不超过3次,使血管使用后得以恢复,提高了血管使用率;局部热敷提高药液温度和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而且可以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和新陈代谢加快。因此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和血管壁的损伤;据报道,甘露醇加温至35℃时溶液中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小于25 μm的微粒数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溶液中结晶微粒减少,可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低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也由于微粒的碰撞作用,使血小板减少而易出血,局部给养不足,产生静脉炎;拔针时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壁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减轻了疼痛和不适[3]。液体输注后局部热敷是很关键的,热敷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减轻药物对血管刺激后的局部反应,并起到软化局部血管硬化的作用。另外甘露醇造成血管的损害与输注药物的次数和输注应用时间有关,如每日输注1次与每日输注4次以上相比,输注次数多的明显比次数少的对血管的损害重,输注天数多的明显较使用次数少的损害少。20%的甘露醇可造成严重的静脉永久性损害,使再输液困难。静脉防护为患者减轻了痛苦,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泉,侯庆先,袁宏 ......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甘露醇对血管损伤的防止方法。方法:选用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防护组和对照组,防护组:常规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静脉输液,另增加防护措施,采取良好的血管,甘露醇加温,避免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避免液体滴注速度超标准过快,液体输注后局部热敷。对照组:采取常规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静脉输液,不采用任何特别的措施。结果:防护组:局部疼痛,血管变硬,管腔狭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具有可比性。结论:我们通过采用特别防护措施,能够明显地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关键词] 甘露醇;血管防护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23-01
在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是临床医生治疗的目的[1]。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甘露醇是脑血管疾病和脑外伤及脑外手术后常用的纠正脑水肿和治疗其他组织水肿的一种药物。但在静脉滴注时,由于药物的高渗性和微粒因素,可使局部静脉出现疼痛、管腔变硬、弹性减退、不充盈、管腔闭塞等现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造成再输液困难,其静脉防护一直为护理界所关注。我院2004年3月~2004年7月,对静脉应用甘露醇的患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新入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58例,男180例,女78例;年龄5~72岁,其中,颅脑损伤110例,脑出血85例,脑梗死63例。并随机分为静脉防护组130例和对照组1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防护组采取防护措施 包括:①选择粗且直的弹性血管,尽量少用或不用手足背静脉;输液过程勤观察,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约束。②输液处有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不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使血管壁能够得以修复。③经济条件好可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减少穿刺点局部刺激。④甘露醇加温,尽可能使甘露醇保持在35℃左右。⑤避免液体滴注速度超标准过快,使用7号针头做静脉穿刺,无需加压,抬高液体瓶距穿刺点100 cm以上即可,使250 ml甘露醇在25~35 min滴完。⑥输液肢体局部采取保暖措施,冬天可用72~74℃热水袋,夏天可盖一干毛巾;拔针时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至上方约2 cm处,时间不少于1 min。⑦液体输注后局部热敷,采用温盐水局部热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
1.2.2 对照组所用方法对照组仍按常规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静脉输液。不采用任何特别的措施。
1.2.3 观察方法穿刺部位有酸痛胀麻不适感觉的为轻度刺激症;局部刺激沿静脉向远处放射者为中度刺激症;局部症状较重并伴有烦躁、心率加快难以耐受者为重度刺激症;自用甘露醇10~20 d内观察静脉注射部位,有疼痛、血管变硬呈硬条索状、弹性消失、管腔闭塞、静脉截流、不能做静脉穿刺者为静脉炎。
2 结果
两组静脉损伤程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20%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其渗透性利尿作用可使组织压很快降低[2],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并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而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对局部静脉造成严重损伤。为此,笔者采用严格选择和使用静脉,在同一静脉不得连续使用,且同一静脉局部注射不超过3次,使血管使用后得以恢复,提高了血管使用率;局部热敷提高药液温度和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而且可以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和新陈代谢加快。因此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和血管壁的损伤;据报道,甘露醇加温至35℃时溶液中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小于25 μm的微粒数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溶液中结晶微粒减少,可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引起血栓,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低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也由于微粒的碰撞作用,使血小板减少而易出血,局部给养不足,产生静脉炎;拔针时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壁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减轻了疼痛和不适[3]。液体输注后局部热敷是很关键的,热敷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减轻药物对血管刺激后的局部反应,并起到软化局部血管硬化的作用。另外甘露醇造成血管的损害与输注药物的次数和输注应用时间有关,如每日输注1次与每日输注4次以上相比,输注次数多的明显比次数少的对血管的损害重,输注天数多的明显较使用次数少的损害少。20%的甘露醇可造成严重的静脉永久性损害,使再输液困难。静脉防护为患者减轻了痛苦,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泉,侯庆先,袁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