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用一颗心疗救千万颗“心”(1)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率领的学术科研团队在扩心病基因研究中取得又一新进展。这一成果已经得到海外权威媒体的认可,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之前,记者曾从不同渠道获悉,葛均波为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他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在学术界被称为“葛氏现象”。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目前对某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
2008年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记者遇到了久闻其名的葛教授,随即在会议间隙对他作了长时间的采访。通过采访发现,这位儒雅敦厚的心脏学专家,不仅有着一段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而且在对世界心脏病学作出重大学术贡献的同时,他的业余生活也同样多姿多彩、别有一番人生雅趣……
医学界的葛氏“现象”与原样摆放的办公室
葛均波是在山东日照农村长大的。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山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继而在山东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起在上海医科大学心内科攻读博士学位,其间被派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跟随其导师艾倍尔先生到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担任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 百拇医药
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学术上的成就已是硕果累累,第一年即在《德国心脏病杂志》上发表《腔内超声准确性及可行性研究》一文。迄今已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22篇,被613篇外国文献引用。他还获得过《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衰的研究》等7项科技奖励。葛均波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担任分会主席。他是当选为美国、欧洲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里唯一的中国人。
葛均波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在学术界被称为“葛氏现象”。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目前对某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1996年他发现的可视冠状激光成形术受到国际同行瞩目,这项技术可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良好手段。
在国外接触到比国内先进很多的医学后,葛均波就想,我从6岁就开始上学,一直没能为国家做点事情,如果把德国的医学介绍给国内,也算为祖国尽点绵薄之力吧。
, 百拇医药
于是一向不会唱高调的他给裘法祖院士写信表达了这个想法。在老先生的鼓励下,葛均波于1995年成立了旅德医学会,并出任第一届会长。每年,他们都把德国的论文寄回国内,刊登在当时同济大学的一本《德国医学杂志》上。当然也把国内的一些论文介绍到德国一些杂志发表,并把德国的反馈传回来。
同时他在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注册了5个协会,他们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出了很多力。
在一次使馆教育处召集的各个协会负责人会议上,葛均波遇到了一个同乡,此人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后来去了日本、德国。他发明了一种电视,可以折叠起来。葛均波听说后建议道:“你的发明可以在国内生产嘛。要不我们老是在别人后面跑,这样我们不就一下子赶上了?”
那位同乡告诉他,自己已经跟公司签订了一个商业保密协议。即使不在这个公司工作,若干年之内也不能把技术泄露给外公司。
此时是在他发现“半月现象”后,同乡的话对他触动很大,怎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服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他想得最多的话题。
, http://www.100md.com
问及在德国的情景时,葛均波十分感慨,他对记者讲述了一件最令他难忘的事情。
“我在德国的学习与工作都比较顺利。10个月之后,我的业绩得到了导师艾倍尔教授的认可。他陪我去劳工局等部门申请从医执照、工作许可证件。在他的支持下,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1995年,江泽民同志访问德国,当时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宴请江泽民主席,由6位华人作陪,葛均波是其中之一。席间,江主席鼓励葛均波用自己所学为国服务。
“后来,我向艾倍尔先生郑重提出自己想回祖国去工作的愿望。艾倍尔先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后,脸涨得通红。他简直有点恼怒了:‘简直不可思议,我为你办妥了一切,你的主任职位甚至连德国专家都想竞争的,可是你现在却要放弃,离开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再找你。’”
“第二天,我对他说:‘我十分感激您,艾倍尔先生,如果没有您为我创造的条件,我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成就。但是,我打个比喻吧!如果您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总不希望她一直陪伴着您,希望她嫁个好人家。女儿未来的荣耀也将是您的光荣。因此,您一定不会反对我回祖国去效力的。’艾倍尔先生回答道:‘我昨天回去与太太商量过了,您在我家住了一年多,我太太也实在舍不得你走。不过,我昨天终于想通了,我想自己想得太多了,我得为你想一想,我将保留你的办公室,如果你今后遇到不如意的事,仍然可以回这儿。’我前往辞行的那天,艾倍尔夫人在一旁不停地流泪,令人十分伤感。”
, 百拇医药
果然,直到2002年,当葛均波重返德国访问时,艾倍尔先生依然保留着他的办公室,连电话机都按原样摆放着。德国人冷峻的外表与热情的内里使葛均波感慨不已。
第一例心脏移植术与手术卫星直播
1999年4月,葛均波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举家回国。他受命担任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葛均波不辱使命,勇于开拓,不断引入新技术。在他的主持下,中山医院心导管室工作量直线上升。
当问起回国以后的感受时,葛均波莞尔一笑,说道:“我从德国归来,来到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工作。当时由于诸多因素,研究所的工作有所滑坡,科研人员出现断层,课题研究也青黄不接。见此情况,我内心十分焦急。不久我就发现,中山医院在心脏移植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包括狗与兔的动物实验都做了,可是,就是迟迟未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主要是没有人敢承担这个风险。”
, 百拇医药
“我想,德国的心脏移植手术做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们上海就不能做呢?我们上海也要敢为天下先嘛。于是,我把从德国带回来的所有有关心脏移植手术的资料都复印出来,向当时的杨秉辉院长递交,我还向上海医科大学的校长写了信,希望促成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我建议由心内科选择病人,由心外科医生主刀,如果手术最终有什么后果的话,一切由我来承担。当时,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万幸的是,我的建议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承担责任。中山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终于获得了成功。”
如今中山医院的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全国最好的手术技术。难怪王玉琦副院长也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当时的第一例,没准咱们还继续停留在做动物实验上呢!”
对冠心病的治疗是葛均波的强项。当时,医学界对血管完全堵塞的冠心病患者尚无良策。葛均波决心向这一高难度的医学领域进军。
对一般性血管堵塞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打通血管,病人可获健康,而有些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上述方法就不能奏效,葛均波对此首次采用了高频旋磨术,该项技术独步亚洲,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用的导丝与头发丝一样粗,直径0.36毫米,长1.9米;而高频旋磨术用的导丝比前者更细、更长,直径仅0.1毫米,长2.5米,因此,更难控制,况且导丝上还有一个1.25~2.5毫米的金刚石橄榄形微小钻头,由涡轮推动,在冠脉内超声波的引导下,以每分钟15~19转的高速度将血管堵塞处打通,然后再行球囊扩张及安装支架。这需要十足的胆量和充分的自信,更需要眼睛、大脑和双手的完美结合。迄今,葛教授已成功完成高频旋磨术100余例。, http://www.100md.com(凌 寒 宓正明 白世雄)
2008年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记者遇到了久闻其名的葛教授,随即在会议间隙对他作了长时间的采访。通过采访发现,这位儒雅敦厚的心脏学专家,不仅有着一段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而且在对世界心脏病学作出重大学术贡献的同时,他的业余生活也同样多姿多彩、别有一番人生雅趣……
医学界的葛氏“现象”与原样摆放的办公室
葛均波是在山东日照农村长大的。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山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继而在山东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起在上海医科大学心内科攻读博士学位,其间被派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跟随其导师艾倍尔先生到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担任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 百拇医药
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学术上的成就已是硕果累累,第一年即在《德国心脏病杂志》上发表《腔内超声准确性及可行性研究》一文。迄今已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22篇,被613篇外国文献引用。他还获得过《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衰的研究》等7项科技奖励。葛均波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上担任分会主席。他是当选为美国、欧洲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里唯一的中国人。
葛均波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对心肌肌桥的新发现,在学术界被称为“葛氏现象”。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目前对某些类型心绞痛的治疗措施。1996年他发现的可视冠状激光成形术受到国际同行瞩目,这项技术可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良好手段。
在国外接触到比国内先进很多的医学后,葛均波就想,我从6岁就开始上学,一直没能为国家做点事情,如果把德国的医学介绍给国内,也算为祖国尽点绵薄之力吧。
, 百拇医药
于是一向不会唱高调的他给裘法祖院士写信表达了这个想法。在老先生的鼓励下,葛均波于1995年成立了旅德医学会,并出任第一届会长。每年,他们都把德国的论文寄回国内,刊登在当时同济大学的一本《德国医学杂志》上。当然也把国内的一些论文介绍到德国一些杂志发表,并把德国的反馈传回来。
同时他在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注册了5个协会,他们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出了很多力。
在一次使馆教育处召集的各个协会负责人会议上,葛均波遇到了一个同乡,此人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后来去了日本、德国。他发明了一种电视,可以折叠起来。葛均波听说后建议道:“你的发明可以在国内生产嘛。要不我们老是在别人后面跑,这样我们不就一下子赶上了?”
那位同乡告诉他,自己已经跟公司签订了一个商业保密协议。即使不在这个公司工作,若干年之内也不能把技术泄露给外公司。
此时是在他发现“半月现象”后,同乡的话对他触动很大,怎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服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他想得最多的话题。
, http://www.100md.com
问及在德国的情景时,葛均波十分感慨,他对记者讲述了一件最令他难忘的事情。
“我在德国的学习与工作都比较顺利。10个月之后,我的业绩得到了导师艾倍尔教授的认可。他陪我去劳工局等部门申请从医执照、工作许可证件。在他的支持下,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1995年,江泽民同志访问德国,当时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宴请江泽民主席,由6位华人作陪,葛均波是其中之一。席间,江主席鼓励葛均波用自己所学为国服务。
“后来,我向艾倍尔先生郑重提出自己想回祖国去工作的愿望。艾倍尔先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后,脸涨得通红。他简直有点恼怒了:‘简直不可思议,我为你办妥了一切,你的主任职位甚至连德国专家都想竞争的,可是你现在却要放弃,离开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再找你。’”
“第二天,我对他说:‘我十分感激您,艾倍尔先生,如果没有您为我创造的条件,我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成就。但是,我打个比喻吧!如果您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总不希望她一直陪伴着您,希望她嫁个好人家。女儿未来的荣耀也将是您的光荣。因此,您一定不会反对我回祖国去效力的。’艾倍尔先生回答道:‘我昨天回去与太太商量过了,您在我家住了一年多,我太太也实在舍不得你走。不过,我昨天终于想通了,我想自己想得太多了,我得为你想一想,我将保留你的办公室,如果你今后遇到不如意的事,仍然可以回这儿。’我前往辞行的那天,艾倍尔夫人在一旁不停地流泪,令人十分伤感。”
, 百拇医药
果然,直到2002年,当葛均波重返德国访问时,艾倍尔先生依然保留着他的办公室,连电话机都按原样摆放着。德国人冷峻的外表与热情的内里使葛均波感慨不已。
第一例心脏移植术与手术卫星直播
1999年4月,葛均波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举家回国。他受命担任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葛均波不辱使命,勇于开拓,不断引入新技术。在他的主持下,中山医院心导管室工作量直线上升。
当问起回国以后的感受时,葛均波莞尔一笑,说道:“我从德国归来,来到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工作。当时由于诸多因素,研究所的工作有所滑坡,科研人员出现断层,课题研究也青黄不接。见此情况,我内心十分焦急。不久我就发现,中山医院在心脏移植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包括狗与兔的动物实验都做了,可是,就是迟迟未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主要是没有人敢承担这个风险。”
, 百拇医药
“我想,德国的心脏移植手术做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们上海就不能做呢?我们上海也要敢为天下先嘛。于是,我把从德国带回来的所有有关心脏移植手术的资料都复印出来,向当时的杨秉辉院长递交,我还向上海医科大学的校长写了信,希望促成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我建议由心内科选择病人,由心外科医生主刀,如果手术最终有什么后果的话,一切由我来承担。当时,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万幸的是,我的建议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承担责任。中山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终于获得了成功。”
如今中山医院的心脏移植手术已成为全国最好的手术技术。难怪王玉琦副院长也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当时的第一例,没准咱们还继续停留在做动物实验上呢!”
对冠心病的治疗是葛均波的强项。当时,医学界对血管完全堵塞的冠心病患者尚无良策。葛均波决心向这一高难度的医学领域进军。
对一般性血管堵塞的冠心病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打通血管,病人可获健康,而有些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上述方法就不能奏效,葛均波对此首次采用了高频旋磨术,该项技术独步亚洲,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用的导丝与头发丝一样粗,直径0.36毫米,长1.9米;而高频旋磨术用的导丝比前者更细、更长,直径仅0.1毫米,长2.5米,因此,更难控制,况且导丝上还有一个1.25~2.5毫米的金刚石橄榄形微小钻头,由涡轮推动,在冠脉内超声波的引导下,以每分钟15~19转的高速度将血管堵塞处打通,然后再行球囊扩张及安装支架。这需要十足的胆量和充分的自信,更需要眼睛、大脑和双手的完美结合。迄今,葛教授已成功完成高频旋磨术100余例。, http://www.100md.com(凌 寒 宓正明 白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