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72016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凌国喜 荣 阳 凌 云 荣根满
第1页

    参见附件(283KB,2页)。

     [摘要]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743.3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36-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caks,TIA)又称小中风(ministroke或waring-stroke),TIA预示将发生脑梗死,发生TIA的个体发展为脑梗死较未发生TIA的个体的发病率高10倍。而脑梗死是当前危害我国中老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复发率的特点之一,重新认识TIA以及预测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收集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8例,男99例,女59例,平均年龄(72±11.6)岁。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两组,A组105例为无脑梗死发生者,B组53例为有脑梗死发生者。

    1.2观察方法

    住院后给予头颅CT或MRI检查,并给予C-反应蛋白含量(CRP)和D-二聚体含量测定。

    1.3诊断标准

    TIA定义为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不足导致该供血区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不超过24 h。脑梗死定义为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 h。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症的腔隙性脑梗死。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58例TIA患者B组中年龄大,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明显高于A组(表1)。

    3讨论

    TIA具有短暂性、可逆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是较轻型的脑血管意外病之一,但有1/3的TIA患者将发展为脑梗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TIA发作愈频繁,脑梗死的概率愈高,本文报道B组TIA的发作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1)。

    5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脑梗死的发病率增加1倍,因为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吸烟可使血黏稠度升高,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刺激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脑血流。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最近文献报道约52.0%脑梗死由此病引起[1-2],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升高,还同时存在内皮损伤、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激活、凝血因子增高、纤溶活性受损、血黏稠度增高等异常,这些因素均与血栓形成有关。众多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极易引起脑部微小动脉疾病及腔隙性脑梗死,也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公认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3-5],糖尿病导致脑血管病变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有关,还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脂蛋白。近年来文献报道LP(a)为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6]。心脏疾病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心脏病引起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脏脱落的附壁血栓进入脑血管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时心排出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脑动脉血液灌注减少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2倍于心功能正常病人[7]。

    脑梗死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如高血压与其他危险因素均呈正相关,这样导致同一脑梗死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本组资料提示TIA发展为脑梗死,多种危险因素占大部分,因为合并各种危险因素之后,危险因素不是相加而是相乘,即危险因素每增加一个,患脑梗死危险性会增加相应倍数。B组年龄大,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5,P<0.01)。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产生和纤溶酶活化的标志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加,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8]。TIA伴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还可从生化角度证实这些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对TIA患者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以判断病情,评价预后。目前研究表明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有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可以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之,及早发现TIA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通过合理用药,调整生活习惯及合理饮食,是降低脑梗死发生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Vilas AP,Veiga MZ,Santos ME, et al. Hemorrhagic stroke:experience of an intemal medicine department[J].Rev Port Cardiol,2004,23(2):157-165.

    [2]Arboix A, Morcillo C, Garcia-Eroles L, et al. Different vascular risk fator profies i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a study from there “Sagrat Cor Hospital of Barcelona Stroke Registry”[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