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1720148
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58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王永清
第1页

    参见附件(29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治疗组)58例和催产素组 (对照组)52例,米索前列醇组在胎儿娩出后即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经臀部肌肉或肘正中静脉注射催产素20 U。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和3例,2 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9.01±27.51) ml和(233.65±29.36) ml,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7.32±2.10) min和(10.98±2.13) min,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米索前列醇组对血压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轻微,与催产素对照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催产素;预防;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4.46+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46-02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至今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胎盘娩出时及产后2 h内,占90.91%[1]。为了预防产后出血,我院妇产科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58例正常产妇于第二产程末期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催产素对照组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按产后2 h总出血量≥500 ml诊断为产后出血的标准[1]。选择我院妇产科2002年6月~2007年10月,足月无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且近期内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自然临产者110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治疗组58例及催产素对照组52例,110例产妇均为阴道分娩,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一般情况见表1。

    1.2治疗及观察方法

    1.2.1给药方法米索前列醇治疗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舌下含服。对照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经臀部肌肉或肘正中静脉注射催产素20 U。

    1.2.2失血量计算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2]。①容积法: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及羊水流尽后立即放置有刻度数字的弯盘于产妇的臀部之下,收集阴道出血,当胎盘娩出时进行第一次失血量计算。随后至产后2 h进行第二次。②称重法:计算该产妇创面的渗血量及抹去的血量,将带有血液的纱块称重,减去纱块未抹血时的重量,纱块每增加1.05 g换算为出血1 ml。容积法和称重法所得的值相加,分产后至胎盘娩出时和从胎盘娩出至产后2 h两个时段计算。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病例失血均发生于产后2 h内,故本研究统计产后2 h内失血量,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按产后2 h总出血量≥500 ml诊断为产后出血的标准[3]。同时记录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先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分析,方差齐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行校正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行秩和检验。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即认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的出血量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和3例,2 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39.01±27.51) ml和(233.65±29.36) ml,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7.32±2.10) min和(10.98±2.13) min,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米索前列醇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催产素组,见表2。

    2.3不良反应

    米索前列醇组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呕吐,未作特殊处理,1~2 h后恢复正常;体温升高(≥37.8℃)3例,其中1例最高达38.5℃,未作特殊处理,1 d后降为正常。催产素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头痛,未作特殊处理,1~2 h后恢复正常;腹痛2例,予以休息后未作特殊处理,1 d后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性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虽然产后出血来势凶猛,对产妇危害严重,但大多数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预防。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是由各种高危因素导致的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如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其可使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影响正常子宫的收缩及缩复作用。对这些高危产妇选择一个有效、安全、简单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尤为重要。因此,强调住院分娩,提高助产技术,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及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 h内,因此减少此期内出血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环节。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加强宫缩[4],效果良好。但催产素、麦角新碱均需注射给药,且催产素的T1/2短,仅1~3 min。另外,催产素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剂量过大(超过40 U)效果不明显,可导致水中毒、低钠血症。麦角新碱因有收缩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故预防产后出血药物有待进一步改进。

    3.2米索前列醇作用机理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PGE1)的衍生物,可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降解,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其最大特点是口服有效,且吸收好、见效快,给药15 min内,血浆活性代谢产物米索前列醇酸水平已达峰值,其血浆T1/2呈现双相,首次活性代谢的血浆期为20~40 min,以后代谢物的血浆T1/2约为1.5 h。前列腺素在分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时利用外源性米索前列醇可迅速提高母血中前列腺素的水平,使子宫处于持续且较强的收缩状态,可有效解决产后2 h内的出血问题。由于米索前列醇能增强宫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而达到了预防产后出血的显著效果,可有效预防产后2 h内出血,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即使催产素无效时,仍能发挥较好的促进宫缩作用。有三种给药方式:口服、经阴道、肛门塞入。以舌下含服作用迅速,可于1.5 h内吸收完全,其血浆活性代谢产物米索前列醇酸达峰值时间为15 min,含服200 μg时平均峰浓度为0.309 μg/L,消除半衰期为36~40 min[5]。本研究在产妇胎儿娩出后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故起效迅速。

    3.3米索前列醇安全性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发挥较强的收缩子宫平滑肌作用同时,可对胃肠道平滑肌产生一过性收缩作用,其导致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有明显的首过效应,本实验中仅出现个例,且为轻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