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1717464
四维悬吊牵引调腰曲为主治疗颈腰椎间盘病(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5日 王秀光 韦以宗 戴国文 潘东华 韦春德 邹 培 陈永亮 宋 
第1页

    参见附件(1514KB,3页)。

     颈腰椎管狭窄症,如颈椎管狭窄症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双上肢麻痹无力、发抖、拾物困难、肌力Ⅲ级以下,霍夫曼征阳性。一侧膝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如腰椎管狭窄症,均有间歇性跛行,不足300 m即有症状。严重者则双下肢肌力下降Ⅲ级以下,大小便障碍。

    1.2.2 颈腰椎活动功能颈腰椎活动功能观察,以受限30°为一级,共分5级,即优、良、尚可、差、丧失。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活动度受限多为“尚可”,以后伸、旋转障碍为主。颈腰椎管狭窄症活动度多为“差”;以前后屈伸、旋转均严重受限。本组病例活动功能见表2。

    表2 201例颈腰椎活动功能(级)治疗前后情况(例)

    A:颈腰椎管狭窄症;B:颈椎管狭窄症并腰椎间盘突出症;C: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D:颈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百分比:该项目例数占总例数之比

    1.2.3 影像学表现X线摄片示,全部病例颈腰曲均消失、变直或反弓,相应椎间隙变窄。中老年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正位片有椎体旋转、侧弯。MRI显示明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者则显示多个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囊,椎管矢状径颈椎小于10 mm,腰椎小于12 mm。

    本组病例颈腰椎曲改变,分级标准,按韦以宗[9]的椎曲分级法。各类病症椎曲分级治疗前、后见表3~6。

    1.2.4 鉴别诊断全部病例均排除脊椎结核,骨髓炎及骨肿瘤脊髓空洞症。

    1.3 治疗

    以理筋、调曲、练功为治疗原则。

    1.3.1 理筋

    1.3.1.1 药熨法全部病例均药熨颈背、胸背、腰背,每天1次,每次30 min,以10 d为一疗程(以下各方法疗程相同),休息2 d后再行下一疗程。

    1.3.1.2 骨空针刺法取C4~T5,T12~L5华佗夹脊针至椎板,加电针,每天1次,每次30 min。

    1.3.1.3 推拿做胸背、腰背推拿,分筋、理筋每天1次,每次20 min。为椎间盘突出症者行牵引折顶法。椎管狭窄症者,不做推拿。

    1.3.2 整脊调曲

    1.3.2.1 四维悬吊牵引法选用“以宗四维悬吊牵引整脊仪”行四维悬吊牵引,每天1次,每次40 min。

    1.3.2.2 颈椎牵引颈椎间盘突出症者,行仰卧颈椎牵引3~6 kg,30 min/(次·d)。颈椎管狭窄症者,治疗至第3周,症状缓解者,酌情行颈椎牵引,如有病理体征时不用牵引。

    1.3.2.3 整脊手法四维悬吊牵引后,行侧扳法、胸腰椎旋转法、挺胸端提法、颈胸枢纽解锁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经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椎曲出现,可酌情行颈胸枢纽旋提法。

    1.3.3 药物治疗急性期配合静脉输脱水剂3~7 d。中药辨证选用天麻钩藤钦、舒筋保安汤,加减乌头汤或右归饮。

    1.3.4 功能锻炼治疗的同时需患者自主行功能锻炼,以扩胸运动、跨步、俯卧撑为主,每天锻炼不少于1 h。

    1.3.5 疗效评定本组病例治疗效果评定以症状、体征、功能恢复和椎曲恢复程度评定,分为治愈、好转、显效、无效4级。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椎管狭窄症者步行1 km以内无症状,椎曲恢复和功能恢复Ⅱ级以上者。好转:主要症状、体征减轻,椎管狭窄症步行500 m~1 km有症状,椎曲和功能恢复在Ⅲ级者。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椎管狭窄症步行300~500 m有症状,椎曲恢复在Ⅲ~Ⅳ级,功能恢复Ⅳ者。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体征无改善者,椎曲及功能均无恢复者。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各类颈腰椎间盘病,疗效见表3~6,疗程最短2周,最长10周,平均6周。

    2.2 随访

    治疗后1~3年进行疗效随访共170例,随访率为84.6%。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采取信访及电话随访。随访效果分4级,即:以无症状、体征,能正常工作生活者为“优”;有轻微症状,经休息改善,不影响生活工作者为“良”;有症状、体征,经保守治疗可恢复者为“尚可”;有严重症状,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者为“差”。随访疗效见表7。

    3 讨论

    3.1 病因及病理

    颈腰椎间盘病,在中老年人是椎间盘退变、突出,导致椎间孔、椎管占位引起症状。Jacobs B等[5]认为,颈腰椎间盘病并存,是由于自身免疫基础,即与高血清免疫血球素和细胞核中的抗原特性衰退有关。但颈腰椎间盘病变多显示多重性,即多个椎间盘退变。X线摄片显示,其正常生理曲度几乎消失,甚至反弓。如此,一方面椎间盘突入椎管;另一方面,长期的椎曲变直、反弓,椎管后缘之黄韧带因张力而增厚,这是导致椎管受前后压迫而变窄的物理学改变。Kentro S等[6] 通过动物实验证明,脊柱曲后凸反弓,受压脊髓腹侧血管分布减少,脊髓前索轴突脱髓鞘(the demyelination of axons in the anterior funiculus)细胞缺氧。此说明椎曲的力学改变不仅仅是压迫脊髓,而由于其长期的压迫导致脊髓前索缺血变性。这也是颈椎管狭窄症出现病理反射的病理基础。笔者从临床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颈腰椎管狭窄症,都是椎曲消失或出现反弓者。因此说,椎曲的力学紊乱是产生颈腰椎间盘病的主要原因。

    3.2 诊断问题

    颈腰曲两段病理变化同时存在时,若以椎管狭窄为主要发病者,因颈段椎管内之颈髓膨大处相应椎管变窄,且受齿状韧带牵制而少有退缩余地。症状大多先从颈段开始。但临床上,如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患者多以腰腿痛为主诉。所以,如果忽略了颈椎的检查,尤其是颈椎管狭窄症常见的病理反射,如霍夫曼征、膝腱反射亢进等检查,往往造成误诊、漏诊。笔者在临床上曾遇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治疗好转后,患者又诉有上肢发抖,经查,同时并存颈椎管狭窄症。自此病例后,凡遇到腰椎曲变直反弓病例,均同时检查颈椎,并将病理反射的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3.3 治疗问题

    颈腰椎间盘病,多数学者主张分期手术治疗[2-5],也有用非手术疗法取得疗效的报导[7],但其局限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Jacobs B等[5]对200例颈腰椎间盘病行了颈椎间盘手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25年,平均14年,结果占31%的病例均进行了腰椎间盘的手术。

    笔者在研究了颈腰曲形成的原理及腰曲与颈曲的关系,特别是发现颈曲紊乱与胸椎侧凸、腰曲紊乱呈正相关[7-11]后,首先应用调腰曲为主的上病下治法治疗颈曲变小类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效果[12]。因此,对颈腰椎间盘病也同样运用四维悬吊牵引调腰曲为主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近期(1~3年)随访优良率为91.39%,可免除手术痛苦。

    [参考文献]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8-394,410-458.

    [2]张左伦,赵安仁,肖子范,等.颈腰段并发的椎间盘病[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6):402-405.

    [3]李纯志,吴岳嵩,颈腰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1999,20(2):152-153.

    [4]毛宾尧,范大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4KB,3页)